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大风厂改制”已成过去,“大风厂思维”依然存在

http://www.newdu.com 2017/7/13 东方网 谭浩俊 参加讨论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上有一家国有企业,名叫大风服装厂,后在京州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这家企业进行了改革,民营企业家蔡成功买下了大风厂51%的股权,工厂职工则买下49%的股权。

  这种改革方式,主要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来的改革,很少再有全员持股的做法。原因在于,不好管理,也没有效果。更重要的,政府不支持。因为,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持股员工会找政府“讨说法”,会要求将入股的钱退回来。所以,没有提倡,而是采用经营者收购的方式,让经营层将企业“买”下来。所谓“买”,实质就是超低价转让。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不允许经营层接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改革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眼下,有关员工持股的问题,又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话题之一。特别是去年8月《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下发以后,各级都掀起了员工持股改革的热潮,明确了员工持股的目标,确定了员工持股的试点企业。如国资委就选择了在中央企业所属10户子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为什么要在子企业展开试点,而不是央企总部,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在集团层面进行试点,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需要协调的矛盾和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选择子企业,则可以大大减少改革的阻力、缓解改革的压力;另一方面,央企大多规模很大、资产很多,一旦推行员工持股,员工需要缴纳的资金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对绝大多数员工来说,都无力承受,也不大可能背负巨额债务承受。

  很显然,此次的员工持股,与上世纪90年代的员工持股是有很大区别的。上世纪90年代的员工持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大锅饭”,而此次推行的员工持股,则把重点放在了核心员工、重点员工身上。特别是技术等在以往的改革中很难进入视野的骨干,此次可能成为主要骨干。而经营层,也不可能象前一轮改革那样,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企业改到自己的名下,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带来的快感。这也意味着,“大风厂改制”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过去,不可能再在今天的改革中重现。由此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少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大风厂改制”方式成为过去了,不可能再让经营层或者某个人以超低价将企业拿下来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也基本堵上了。但是,“大风厂思维”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一些企业不顾一切地推行员工持股,很大程度上,就与经营者的“大风厂思维”有关,与经营者想继续享受“改制红利”有关。其设计的员工方案,很多就有“大风厂改制”的影子。譬如股权结构,就明显对经营者有利。

  也正因为如此,对企业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有关方面必须认真把关,认真审查,尤其是效益比较好、市场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决不能因为经营者的私心而让员工持股变成利益输送和转移的通道。如有的地方国企为了实现经营者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已经有上市公司、且上市公司做得不太好的情况下,不把优质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反而将优质资产注册成新的公司,试图再通过新三板上市。目的则是想借助员工持股,让经营者享受最大限度的持股,并成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原始股东。面对这样的现象,显然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

  所以,切不要以为“大风厂改制”已经成为过去,“大风厂思维”也销声匿迹了。相反,在一些经营者身上,“大风厂思维”还是比较严重的,是想继续享受企业改制带来的“政策红利”快感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大风厂改制”问题,不让“大风厂思维”影响今天的改革,影响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

Tags:“大风厂改制”已成过去,“大风厂思维”依然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