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件中出现的数字,读来往往被认为枯燥乏味。应当说,较之形象化的描述,数字陈述确实要少些生动。不过,必要的数字,却是能最精当的表述世态事物的变化发展,并从中展现变革者的意志与情怀。数字并不是冷冰的,而是有温度的。
读应勇市长在上海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从数字中就可以强烈感到为民的温度。
过去5年,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从五年前的2万亿元人民币跃升到3万亿元。面对经济转型升级,GDP总量尚能如此增长,跨上3万亿元新台阶,实属不易。由于蛋糕做大了,就有条件更好地改善民生。2017年全市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更跑赢了7.5%的经济增速,有力地体现了民生优先。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o万个左右,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49、3万套。
有增也有减。五年累计为企业减税3112亿元,过去两年为企业降费319亿元。增的是民众收入,减的是企业负担。
上海更宜居了,5年来,建成12号线、16号线、17号线等一批轨道交通线,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从468公里增加到666公里,跃居世界城市首位。浦江线45 公里贯通,数字只是小小的“45”,但它寄寓的还江于民、为民增福的情怀,则是浓得化不开。徐汇滨江原先布满货栈、仓库、码头、工厂,市民是无法到江边亲近黄浦江的。它于几年前率先建成开放,使市民,特别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想有个绿化空间的附近居民,笑得合不拢嘴。每天前来晨练的大量市民,都情不自禁地交口称赞“今天政府好,为老百姓着想。”我当时受到群情的感染,曾为此写过一篇“歌德”的文章。此后浦江各区段次第建成,到2017年年底终于如约全线贯通开放,为把上海建成美丽宜居的国际现代化大城市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上海本是水乡,河道密布,一度污染严重,这几年,河长制实现全覆盖,1864条段、1756公里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给人民以好的水环境。
雾霾是民众的至痛,许多人曾担心“霾会更凶猛”,“不怕饿死,就怕呛死”。上海的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改善情况明显,表明只要“急人民之急”,积极采取措施,雾霾是可以征服的。为此,上海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8%。
上海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超过83岁,为全国第一,世界领先。一个地区高寿的出现,预示生活环境的全面改善与提高,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生态各个方面良性发展的结果。面对老人的增多,正大力完善“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建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造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加快建设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凡此种种数字,显示着人民生活幸福度的提升,蕴藉着执政为民的美好理念,人们读来并不枯燥乏味,而是感到津津有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是有温度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