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认识到政府“债务偏高”以后怎么办?

http://www.newdu.com 2018/1/30 东方网 谭浩俊 参加讨论

  据《上游新闻》报道,在目前正在召开的2018年地方“两会”上,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屡次提及地方债,强调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控风险。更重要的,在今年地方对政府债务的表达上,很多用上了“债务偏高”这样的字眼。

  广东省指出,部分国企和市县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山东省表示,部分地区政府债务偏高;河北坦言,部分地区政府债务偏高。而云南省则直言不讳地指出:明晰债务主体,坚持“谁使用、谁偿还”,“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省政府不会为州市县政府债务兜底、“埋单”。

  这也意味着,在地方债问题上,过去那种遮遮掩掩的现象正在逐步缩小,取而代之的是承认地方债务存在一定问题,存在偏高的现象。尽管“承认”得还不够彻底,还有点玩文字游戏的感觉。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认识到“债务偏高”的问题,还是可以认为是对债务问题认识提高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对地方债问题,认识到“债务偏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债务偏高”的问题,避免债务风险的发生。因为,债务问题的核心不是看有多少、有多高,而是有没有偿还能力。有偿还能力,再高一点、再多一点也无所谓。反之,再小的债务也存在风险。

  很显然,按照目前一些地方的债务情况来看,虽然从理论上讲并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仍处于安全地段。但是,从地方偿还债务的能力来看,可能就与债务的实际状况不相符了,就存在着偿还风险了。特别是那些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城市建设、房地产等拉动的,基础产业、实体经济都十分薄弱的地区,债务风险可能就比较大,解决债务问题的难度也非常大。对这些地方来说,判断其债务问题的风险大小,就不能单看规模和数量,而要看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潜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凡是债务已经比较严重、风险也比较大的地方,负债的内在冲动却一点未减。原因就在于,前任通过负债建设了许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并以此获得不菲的个人利益,如晋升等。如果不继续负债,就不可能出政绩、出形象。所以,很多地方仍在想方设法地进行负债,且明债暗债一起负。显然,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也是风险最难把控的方面。

  去年,财政部在通报部分地区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的问责情况时,曾经力度空前地说了一句“要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也就是说,地方或者金融机构指望中央为各种负债买单的路被切断了。如果出了问题,就必须自己去解决,而不能指望中央会来买单。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决心能否下得很彻底,能不能真正把地方和金融机构指望中央买单的念头打消。尤其是前两年中央财政连续为地方进行债务置换处理,已经让一些地方和金融机构产生了中央会买单的想法。如果继续采取债务置换的方式,地方和金融机构就不可能有危机感,更别说责任感,就会继续爆发负债冲动。

  有人说,负债是魔鬼,而魔鬼则来自于地方和金融机构的目光短浅,来自于没有认真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在于对过度负债行为没有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导致地方负债的冲动不减,银行支持地方负债的热情不退。不然,银行不会在明知担保无效的情况下,还频繁让地方政府、地方财政等担保。

  所以,面对部分地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认“债务偏高”的问题,就看后面会怎么做了,是继续负债呢还是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债务风险,是把解决矛盾和风险的责任自觉扛起来呢还是躺在上级政府的身上,指望着上级政府来帮自己挑担子,帮自己来买单。云南省说得好,“谁使用、谁偿还”,“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即便这是一句老话,如果能够做到,对地方还是能够产生一定的约束力的。

Tags:认识到政府“债务偏高”以后怎么办?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