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画廊”刷爆朋友圈。
29日,国内不少微信用户的朋友圈被“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刷屏,但随后出现消息反转,有截图流传称这是“投资商欺骗行为”。就此,腾讯公司刚刚发布声明表示“小朋友画廊”H5是由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商”。(8月29日澎湃新闻)
朋友圈,早已成为了制造新闻的重要阵地。上午看着朋友圈里有刷屏的现象,下午就有对这种现象的质疑之声,更会很快听到辟谣之声。而这就是信息社会的力量。对于活跃用户超过9亿的微信而言,想做什么事都似乎很容易搞成一个大新闻。但是,巨大的客户与流量,并不天然代表着正义,尤其是对于公益和慈善而言,即便是朋友圈暖心之举,也会遭受质疑。
综合来看,“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之所以刷屏,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该公益活动参与门槛低,方便便捷,尤其是在微信支付已经成为最大支付方式的当下,“1元购”无异于零门槛;二是公益活动的透明化,让人产生信赖,这得益于腾讯公益已经有了一定的粉丝群体;三是这个公益活动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让人很有参与感——小朋友的身份,加上很美好又充满希望的作品,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参与。
但是,我国慈善事业在经历过杯弓蛇影般的信任危机之后,都必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质疑。确切来说,对于一个慈善组织多为官办且不透明、一个《慈善法》仅仅实施了一年、多数慈善组织仍然有行政级别的现状而言,很多人见到慈善和公益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和质疑。更加上,对于一个过往出现过“郭美美事件”的社会而言,度过慈善领域的信任危机本身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是中国慈善事业走向健康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阵痛阶段。
腾讯公益发表了声明,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质疑之声。但是,这警示更多的慈善组织,在发起慈善活动之前,一定要严格按照《慈善法》的规则来行事,要让所有参与者信服,将质疑消弭在行动发起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把整个过程的募捐基金透明化管理,自觉接受所有人的质疑和监督。再者,慈善组织的上级管理机构,也要及时介入管理、监督和发声,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进行问责和制裁;若出现违法问题,更是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质疑“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并非坏事,这说明,广大国人关于慈善已经拥有了起码的规则意识和质疑精神,更会在此基础上培养起一定的监督精神,而所有这些,都不会直接影响国人的公益和慈善精神,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爱心与奉献,而是伴随着我国慈善体制的不断透明和正轨化,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和公益的大家庭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