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慈善创新的前提是保持专业

http://www.newdu.com 2017/12/26 南方日报 王庆峰 参加讨论

  “同一天出生的他是谁?一元助他改变命运”,在一项风靡网络的活动中,只要输入生日,就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生日的贫困生及其家庭等信息,可直接捐钱。但有网友发现,同一个贫困生会出现不同的姓名和生日,受助孩子数量也和平台所称的不一致。众人质疑之下,发起此次募捐的分贝筹平台关闭了募捐渠道,深圳市民政局也介入了后续调查。

  “一元改变命运”的宣传语,不禁让人想起之前流行的“一元购画”公益活动,一天就筹集了1500万元,而且还使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公益慈善不一定非要“卖惨”,还可以有更具创新活力、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自此之后,形式创新成为很多公益活动的卖点,不过,一不留神,这种形式可能沦为“好心办坏事”。分贝筹被质疑“诈捐”,再次证明了公益慈善需要专业性。首先,慈善的专业性体现在信息公开程度上,其中既包括事中事后的资金筹集、使用环节,也体现在设计募捐方案和备用计划上,而在该事件中,无论是测试传播率的说法,还是没有及时纠错的机制,都说明当事方准备不足;其次,慈善集众人之力、圆众人之梦,体现着人际之间的信任度,需要小心翼翼维护。事实证明,公益事件一旦泛起“虚假”波澜,对大家的善心都是一种伤害,有时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有人质疑,专业能力为何跟不上创新能力?其实不然。我国有《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还有正征求意见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对“怎样做慈善”都有明确规定。我国对公募基金会的审批极为严格。为了获得公募资格,很多社会团体和企业选择挂靠在公募基金会名下,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公开活动,还能在税收、捐赠税前扣除等方面获得优惠。剖析“分贝筹事件”中的各方关系不难看出,挂靠单位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是深圳市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组织,而实施主体却是一家致力于“精准扶贫”的互联网公司,一句话概括这种关系,是某些社会组织通过挂靠公募基金会开展了公募活动。不难得出结论,恰恰是方法上出了问题,为了制造传播而创新,为博取注意力而创新,在最该细致和严谨的信息收集、审核、公开等方面,反而不够用心、用力。

  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要均衡,这是做慈善必须注意的地方。由于民间慈善组织发育还不够充分,《慈善法》在明确募捐属于慈善组织的专属活动以外,对网络募捐、个人求助行为的态度是“不禁止、不调整”,就是为了给民间慈善充分的空间,但通过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依然有监管的必要。比如针对个人网络求助出现的问题,民政部明确网络求助行为不属于慈善募捐。以此思路为指引,针对某些挂靠下的“创新”行为,显然也该予以规范,包括两方面:一是无论挂靠与否,只要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就必须在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二是针对某些被挂靠者以信用背书,事后却当起“甩手掌柜”,需要明确被挂靠者的主体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纳入黑名单,逐步取消公募资格,以此倒逼挂靠的规范性。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当前,我国慈善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坚持以法兴善、全民慈善,对某些问题及时纠正,严格要求落实信息公开,才能不断提升慈善公信力。

Tags:慈善创新的前提是保持专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