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不乱建仿古街”应成共识

http://www.newdu.com 2018/10/20 东方网 张涛 参加讨论

  日前,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北京市传统村落修缮技术导则》。“求真”成为传统村落修缮时追求的一大原则,导则明确要求,在传统村落修缮时,不得影响历史风貌的展示,不得添加原历史环境没有的仿古建筑及构筑物,不应随意修建仿古街区等。(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

  作家冯骥才在《老街的意义》中写到:“一个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棵树的千百条根须,其中最粗的根就是这城市的老街,它深深扎在城市生命的深处,也深深扎在自己的记忆里;它是城市活着的物质遗存,也是城市宝贵的精神遗产。”老街的意义不仅之于城市,对于乡村亦是如此,乌镇、西塘的古街老巷就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旧的不够,仿的来凑,近年来仿古街十分流行。在陕西,礼泉县袁家村通过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成为乡村游的一匹黑马。看到袁家村的成功,周边不少地方为了增加村落的吸引力,开拓旅游市场,纷纷上马仿古街区项目。2016年袁家村村委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据不完全统计,像袁家村这种模式在陕西省,有将近60家都在做。”“造街热”风靡的背后,看似乡村旅游商机无限,却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千街一面”,是许多地方仿古街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每到一处,同样是青砖灰瓦、木雕花窗,清一色的店铺门面、手工作坊,似曾相识感扑面而来,让人恍惚间不知身处何地。建造仿古街区,不是凭空搭积木,必须尊重历史传承,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量身定做。而时下,一些地方却是反过来了,拍脑袋想出故事卖点,勾勒出仿古街的样子,然后再对照图纸进行翻新改造,削足适履。正如此次导则所要求禁止的,“在古井上加建井亭、古碑加建碑亭、路口建牌坊、院外建影壁、路边加建汉白玉石栏等”,这些不仅破坏了历史真实性,也让这些仿古建筑、仿古街区显得不伦不类。此外,有的地方在建造仿古街区时,热衷于将村民全部迁出,空留下商铺店面,使得整个街区充满浓厚的商业气息,却少了些烟火味道。

  盲目建设古镇古街,不仅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也难以赢得公众的认可,得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日前,有媒体报道,无锡荡口古镇投资逾10亿修复,结果开张3年只热闹了一阵,目前人气萧条,逾四成商铺空关。景区业态同质化严重,古镇只有“居”而无“民”,完全沦为商业小镇,这些被指荡口古镇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今,北京出台技术导则规范传统村落中建筑的修缮和改造行为,要求合理控制商业开发面积比例,“留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情味”,值得点赞。“不乱建仿古街”也应成各地的一种共识,无论是城市开放还是村落保护,都应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不盲目移植嫁接。

Tags:“不乱建仿古街”应成共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