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小长假的第一天,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太平镇的一家名为“孩子的院子”的游乐园,发生了一起游客冲出滑梯防护设施事故。采访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游乐园从最开始建设,就有诸多违法之处,比如没有通过第三方有资质公司安全验收,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少,不可能天天派人盯着,这样地方政府也很头疼。(5月3日 中国之声)
其实,问题游乐园违法的种子从开建时就已经埋下,游乐园内所有游乐设施的设计和施工都以聘用人工的方式完成,游乐园整体布置、游乐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等均未聘请第三方机构实施,设计人员原来从事服装箱包设计,没有从事游乐设备设计经验,也没有游园设备设计专业培训,焊接岗位工作人员李运冬没有特种作业的操作证,游乐园也没有经过第三方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安全验收……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从2017年街道办就陆续下发过多个整改通知。
怪事一箩筐的是,该问题游乐园就是叫不停,时不时反过来与政府相关方面玩起“老鼠捉猫”的游戏。整改通知一次次地下,开园迎客一次次地上。
“猫捉老鼠”何故成了“老鼠捉猫”?背后究竟是什么幺蛾子作怪,在如此透明的时代,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应该成谜。
一次次的整改通知,一再成为一纸空文。街道办工作人员这样说: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少,不可能天天派人盯着。也就是说,工作人员太少,是造成叫不停的一个重要因素。乍一听,似乎也能让人多多少少认可。但仔细一想,就觉得不对劲了。整改通知的“刚性”“强制性”我们可是懂的,在规定期限内不整改那是要付出关停代价的。通知一出,相关方面自然到规定时限就会再次去检查一番,整改不达标,与他们还有什么条件可谈?好吧,可以人性化一点,再给一次机会,但机会不可能一直给下去吧。
再说,工作人员太少,那么究竟配备多少工作人员才不算少?即使工作人员只有1人,但只要有心盯着,照样可以盯着。反过来,工作人员再多,每一个人都无心盯着,当甩手掌柜,最终照样没人盯着。童歌里不是也唱了吗,“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可见,“工作人员太少”这样的理由经不住推敲。既然,此理由难成立,那究竟是什么幺蛾子作怪?譬如会不会是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整改仅停留于发发整改通知,导致到整改现场“走几步”的时候太少,督促整改成了空头支票?譬如,会不会有人打招呼说情,让相关方面很难动真格,只好睁一眼闭一眼?
就在今年4月初,有关部门对这样问题游乐园还下达了强制关闭整改的通知。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怪事一箩筐?幺蛾子真的该揪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