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再融资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监管风暴,中国证监会上周末发布了关于再融资的政策调整,目标直指过度融资、利用定向增发机制套利等乱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资料图 成都某证券交易大厅内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新规旨在通过首日市价发行避免资金炒作、套利,通过20%的股本限制让发行规模受控,通过设置18个月间隔期让发行频率放缓,以此鼓励优质公司内生性增长,限制制度套利型外延扩张,改善A股供求关系。
其中,新规将定价基准日设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首日的安排尤受业内关注。中信证券分析师梅辛欣认为,在原有制度框架下,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在确定非公开发行方案时,可选择董事会决议日、股东大会决议日和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选择董事会决议日作为定价基准日。
梅辛欣进一步解释,非公开发行在董事会预案后,一般还要经过股东大会表决、证监会审核并取得核准批文,随后在6个月的批文有效期内择机发行。因此,从董事会预案至发行日的周期较长,为了获取投资人充分的认购需求,发行人有较强的冲动去提升股价,扩大认购定价与发行时市价的价差。
梅辛欣表示,这一冲动下,有些发行人会在发行期频繁制造利好或采取其他手段拉抬股价。鉴于此,此次新政将发行期首日设为定价基准日,能够抑制部分发行人炒作股价的冲动,有利于引导发行人将工作重心向提升上市公司长期价值的角度回归。
新政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多家上市公司在新规发布后紧急调整乃至取消定增方案。兴业证券在17日下午刚刚披露将于2月20日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事项,当日晚间又迅速发布更正公告,称鉴于公司不符合修订后细则中关于两次再融资间隔时间的相关规定,公司不再筹划该定增事项,同时将取消股票停牌申请。
此后3天,包括应流股份、博云新材、航天发展、联创互联等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称,其定向增发方案将发生变更。其中,有两家公司明确,其调整方案是受到再融资新政的影响。
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公司的定增方案将调整。根据中信证券统计,目前已发定增融资预案但尚未获得证监会受理的上市公司有124家,融资规模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81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案面临调整,影响融资金额达1959亿元。
在华西证券总裁杨炯洋看来,新政利好二级市场。2016年A股再融资的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远远超过IPO(首次公开发行)融资规模,而定向增发又一直是再融资的主流品种。海量定向增发不仅从市场拿走了大量资金,而且股份解禁后对市场也形成较大冲击。
杨炯洋进一步指出,新规限制定向增发规模,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有利于把部分专门从事定增认购的资金挤入二级市场,还可以减少未来限售股解禁压力。此外,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理顺定向增发的定价机制,减少套利空间,有利于减少利用定向增发制造概念题材、投机炒作、出利好减持跑路等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现象,长远利好二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