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院最贵的牙植体8万元一枚,种一口牙相当于一辆宝马车,这是什么概念?我们现在医疗耗材的费用比较高,所以要呼吁加速推进医疗器械的产业化。”3月4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医卫45组小组讨论会上,华西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周学东的发言把大家的讨论带入高潮。(3月5日现代快报)
种牙这么贵,利润肯定十分可观,可是国内为何没有企业专门研发,收割丰厚的利益呢?宏观而言,医疗耗材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按照市场需求创新和生产高端产品,既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又成为业内的佼佼者,获得丰厚的回报。但奇怪的是,国内企业几乎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制造不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一枚牙植体的大把利润被他人拿走,而自己只能获得很小的一部分利润,地位还比较低。
其实,这一个普遍现象。国内不少企业,包括国有和民营,主要经营方式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从事订单式生产,即替国外知识品牌加工零部件,分享一点点利润,订单好,则企业效益好,反之也成立;另一种是模仿,制造“山寨产品”,形似而神非,无法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还时刻面临被他人跨国起诉的风险,败坏中国制造的名声。
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则缺少风险意识,企业都知道研发产品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同时,国内科研技术、人才都不尽人意,加剧研发高端产品的风险,很多企业得过且过,不愿意下狠心和真功夫投入高端产品研发。二则小富即安,一些企业负责人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不想冒风险,然而,越怕冒风险,相反风险会越大,因为别人在进步,自己却停止不前,慢慢的就被抛在后面,最终被市场淘汰。三则扶持不够,或不得力、不得法,缺少吸引力,或者扶持资源被垄断,而得到扶持的变相牟利,得不到扶持的有心无力,只能小打小闹,苟延残喘。为什么经济危机到来后很多企业倒闭,就是因为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硬品牌,而企业实力不够,资金链断了,产品被淘汰了,不得不关门歇业。
种一口牙相当于一辆宝马车,以个案形式揭示“技术垄断”背后的暴利,事实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也令人着急。要扭转这种局面,国内企业要主动参与供给侧改革,主动动创新,各个击破,不断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进入高端产品行业,成为“中国智造”的领军人物,而且,这样既获得高额回报,又打压国外的价格垄断,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