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老旧电梯“超期服役”的话题又引起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见识过老旧电梯的“厉害”。它们年事已高,大都外观陈旧,身体零部件也趋于老化,有的甚至还带病坚持,让人提心吊胆。它们常见的“老年病”,比如照明灯忽明忽暗、电梯门不能正常关闭,有位朋友家的电梯连显示楼层数字的功能都退化了,电梯走到哪一层,大家只能靠猜;而除了麻烦、体验不佳,更可怕的当然是安全隐患,从休克、罢工到间歇性发疯、骤升骤降、电梯夹人,“电梯惊魂”事故屡见不鲜,常常与电梯设备老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天依靠电梯上班、回家、乘地铁、逛商场的人那么多,电梯的安全问题可谓事关重大。据今年3月中旬杭州发布的《电梯安全状况白皮书》,截至2016年年底,杭州在用电梯中运行超过10年的超过2.5万台。根据估计,全国的数量更是个庞大数字——老旧电梯威胁公众人身安全,更换迫在眉睫,但“退休”难在哪?
首先,没钱。“高龄”电梯更新,在技术上根本没难度,关键是资金。更换电梯设备成本很高、集资困难,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迫于压力,很多电梯产权方都选择修修补补、能用则用,对老伙伴“依依不舍”。
其次,没标准。每部电梯的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有的昼夜劳累,有的终日清闲,再加上日常保养、维护不同,其身体状态也都各不一样,因此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报废年限进行“一刀切”,而这也让高龄电梯退休缺乏操作性。对于资金、报废标准等问题,今后仍需细化法规,对电梯报废、大修、中修等具体标准予以明确,制定电梯更新改造的具体指引,让各方在推动电梯更换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