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集团CEO梁信军3月28日晚间宣布因“身体健康原因”辞去现有职务的消息,在朋友圈带来了刷屏效应。一家民营企业高管的变动,缘何能激起这么大的波澜?除了复星本身的光环,在本质上,这和国内资本市场由来已久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有密切关系。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复星集团控股和参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如港股的复星国际,A股的复星医药、上海钢联、豫园商城和海南矿业等。复星国际关于高层人事调整的公告发布后,3月29日早盘A股的复星系股票纷纷下跌,行业龙头复星医药一度下跌近4%。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梁信军请辞在资本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公共事件。
正因如此,在29日先后召开的复星国际和复星医药业绩发布会上,人事变动成了最大的看点之一。出席发布会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梁信军因身体原因离职休息,他深感遗憾和不舍。
在28日晚间发布的至复星员工的一封信中,郭广昌回顾到:“一个多月前,信军和我吃了次饭,聊了三个多小时。那天信军第一次和我提出:因为身体原因,他想暂时休息一段时间。我非常震惊,信军又再仔细地考虑和坚持,才有了今天我们共同的决定。”
不过,对于复星的公告和表态,部分投资者表示并不满意。因为此次人事变动,一来非常突然,二来“身体健康原因”也显得语焉不详。从国内资本市场的过往历史看,发生CEO变动这样的大事,一般出于三个原因:股东方或实际控制人对管理层不满意;董事长与CEO关系不和;身体或家庭原因。但前两者经常讳莫如深,最后“身体健康原因”往往成了一个托词。
“事实证明,很多说是因身体原因辞职的,最后未必是身体原因。所以此类公告,容易引起外界很多联想。”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说,上市公司就是公众公司,高管的健康信息,有一定的公共性。在及时全面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方面,很多上市公司需要改进。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唐跃军告诉记者,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针对CEO离职这样的重大人事变动,一般会作为一项议案拿到董事会上讨论,而不是一纸公告了事。同时,从初次提出到正式离职,还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做这些铺垫的意义,就是让投资者更加安心,公司运营更加平稳。当然,对西方规则我们不是要照搬照抄,可以由监管层结合具体国情出一个指引,上市公司积极遵守,尽量减少对股价的冲击。”
虽然梁信军离职的公告显得非常突然,但复星随后表示,由集团元老汪群斌接替梁信军,为新任CEO。同时,集团高管陈启宇、徐晓亮升任复星联席总裁。
“这么多年的发展,企业人才辈出、战将如云,就好像球队一样,总要有人休息,总有新球员来踢球,36岁的人老踢也不行。”郭广昌在业绩会上表示。
其实,早在2016年初,复星国际就向包括陈启宇、徐晓亮在内的18位核心管理人员授出共1.11亿股普通股股份购股权,推进复星非终身制合伙人计划,被认为意在增加管理层的年轻血液。
“从兄弟一起创业到如今的全球合伙人制度,对上市公司治理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变化。”唐跃军说。中国企业创新创业的历史并不长,很多企业起步之初都是兄弟携手,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而言,这并不是靠谱的制度。企业做大后,兄弟之间离心离德,导致最后衰败的案例也不少。
在西方国家,解决此类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职业经理人制度。但在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还不成熟,再加上中国社会注重关系的特点,“空降兵”也未必干得好。合伙人制度的实施,一方面用白纸黑字的形式,给予管理层明确激励。另一方面也在企业内部开辟了一个“赛马而不相马”的市场,有利于选拔出下一个郭广昌和梁信军,来保证公司的基业长青。
不过,高明华提醒,合伙人制度虽有积极意义,但上市公司最终还是要对广大股东负责。“合伙人切不可演化成一个小型利益群体,这样还是会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