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国际经济 >> 要闻 >> 正文

《摔跤吧!爸爸》大热 印度电影超乎你想象

http://www.newdu.com 2017/6/2 新华社 专特稿 参加讨论

  5月30日,印度励志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内地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晋升“现象级”影片。暑期将至,国内院线还将引进另一部印度史诗大片《巴霍巴利王2》,期待这部在印度票房超过《摔跤吧!爸爸》的作品再掀热潮。

  此前,《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等片也让不少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但其热度主要停留在小众圈内。如今《摔跤吧!爸爸》票房火爆,让印度精品电影的质量得到了更广泛观众群体的品鉴和肯定,其依靠的是影片过硬的故事线和拍摄技巧,是真正能够引发观者共鸣的情感表达,更是其背后强大而成熟的印度电影工业体系。

  【知道吗?印度电影不止有“宝莱坞”】

  一般意义上,我们将“宝莱坞”和印度电影画上等号。但实际上,植根于孟买的宝莱坞,只是庞大的印度电影产业中,最为人所知的一部分。宝莱坞这个名字乍一听像是好莱坞的“山寨”品,其实它几乎是和好莱坞同步诞生的。

  1895年12月,卢米埃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成功地将巴黎观众吓到惊慌失措,而在这场“电影首秀”仅仅半年之后,孟买观众就在家门口体会到这种新媒介带来的冲击。1898年,舞剧《波斯的花朵》片段被拍摄成短片;1899年,印度摄影师使用胶片记录了孟买一场摔跤比赛,成为印度首部纪录片。1913年,第一部标准时长的电影、取材于印度神话的《哈里什昌德拉国王》拍摄完成,被视为印度电影工业诞生的标志。

  1931年,印度首部有声电影《阿拉姆·阿拉》上映,繁复绚丽的场景和穿插其间的歌舞场面,让这部电影引起了轰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固有风格。

  对生性欢乐、喜好歌舞的的印度人来说,电影声配画的表现形式广受欢迎;易于复制、可以再现的媒介属性也降低了消费门槛。很快,电影成为印度最受欢迎的娱乐媒介。到19世纪30年代,印度电影的年产量已经达到200部;在孟买、德里这样的大城市,电影院成为时髦人士休闲消遣的首选场所。

  经历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吵闹与喧嚣,五六十年代的百花齐放,七八十年代的动作片兴起,再到新时代后期技术给电影带来的无尽想象,百年历史的印度电影已经形成了多语种、多类型、多主题的成熟工业体系。目前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在1500部以上,除了以孟买为中心的印地语影视制作基地“宝莱坞”,印度还有几个体现不同民族语言特色的电影制作基地,如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孟加拉语影片制作基地和以海德拉巴为中心的泰卢固语影片制作基地(被称为“泰莱坞”Tollywood)。几大基地各成系统,彼此竞争也互为借鉴,共同构成了印度电影产业的整体图景。

  【唱着跳着批判现实】

  《摔跤吧!爸爸》中“父亲”克服社会偏见、把三个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的主线情节,除了“励志”元素让人热血沸腾,也引导观众审视和探讨印度现实中女性地位这一社会议题。不少国内影评将该片与近年来主演阿米尔·汗的另外几部电影并列,认为近年来宝莱坞电影从“歌舞升平”的文艺片逐步转型,开始关注社会议题。

  实际上,批判现实的传统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黄金时期就开始植根印度电影。

  拍摄于1951年的《流浪者》,那句充满讽刺的“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藉由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译制深入人心,成为老一辈中国观众脑海中,对印度电影最早、最深刻的印象。

  1957年上映的《诗人悲歌》,默默无闻的诗人被出版商甚至自己亲人鄙夷,却收获一名妓女的赏识,歌颂平民爱情的同时反映社会对文人的冷漠;后来主人公被误传死讯,反致洛阳纸贵,又讽刺了普罗大众的势利和贪欲。在导演古鲁·杜特的这部转型之作里,商业电影用以吸引观众的爱情故事和歌舞元素,成功地与批判语境结合,以情动人的同时切中时弊,因此入选2005年美国《时代》杂志影史百佳榜单。

  这个时期,印度电影工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浪潮运动”。在此前的40年代,印度电影面对动荡局势选择逃避现实,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印度影人开始反思:浮夸的剧情和喧闹的歌舞,是否意味着电影放弃了自身的品格和责任?

  于是,“平行电影”浪潮在宝莱坞兴起,这一时期制作的影片内容严肃,严格控制歌舞片段的使用,着眼社会政治气候,大量运用象征元素,突破了以往宝莱坞的“套路”,造就了《贫民窟》、“阿普三部曲”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艺术电影。

  这股浪潮到上世纪70年代逐渐消退,但它给印度电影工业留下了宝贵的批判精神。此后,印度影人不断尝试,探索商业和艺术的共处模式。近年来涌现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我的名字叫可汗》等影片,正是这种探索的成功之作。

  在印度人眼里,电影几乎意味着他们全部的文化娱乐生活。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宝莱坞早已成为涵盖影视、音乐、媒体、渠道、营销等全产业链的娱乐巨无霸。打开电视,从真人秀到肥皂剧,都打满了宝莱坞的烙印;收音机里,所有的劲歌金曲,几乎全都来自宝莱坞电影的原声专辑。

  在宝莱坞明星扎堆购房的孟买班德拉区,包括萨尔曼·汗,阿米尔·汗在内的几个巨星家楼下永远都有狂热粉丝聚集。他们可以在这里苦等一天,只为了在偶像走到阳台的时候可以一睹真容;如果偶像心情不错冲底下挥挥手,就可以收获海啸般的欢呼。这一“景观”,甚至被当做参观项目,进入不少旅游手册的推荐栏。

  印度人对国产电影如此忠诚,也不只是爱那歌舞升平的热闹。(毕晓洋)(新华社专特稿)

Tags:《摔跤吧!爸爸》大热,印度电影超乎你想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