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转型背景下的中速增长期——2012—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中国经济已经显现筑底企稳迹象
2012年,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降低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这是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点,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由扩张转向保持合理力度。
随着政策调整,中国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
1.投资增长开始稳定。2012年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户)同比增长20.1%,1—6月份提高到20.4%,1—8月份略降到20.2%。投资增长企稳态势比较明显。从投资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看,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电力热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水利与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等)1—5月份同比增长5.6%,1—8月份同比增长10.8%,随着项目审批速度加快、对重大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加大,预计这部分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提高。房地产投资止降回升。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影响,2012年4月份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但1—8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5.6%,较1—7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这与5月份以后房地产市场形势明显好转有密切关系。制造业投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4%左右,高于投资增幅。尽管8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降低,但仍然保持在23.9%的水平。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推进,预计制造业投资将稳定在这一增长水平。
2.消费增长稳中略升。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好转,与买房活动密切相关的家具、家电和装修材料等的销售情况明显好转,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形成推动。预计未来汽车市场也将逐步恢复,消费增长将呈现稳中略升的态势。
3.出口增长在波动中下台阶,近期看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原来预期的前高后低的出口增长形势未能出现。2012年7、8两个月出口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明显下降,由9.2%分别下降到1%和2.7%。近期欧洲推出了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美国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日本也推出了增加10万亿日元资产收购资金额度的举措。这些对经济及金融市场稳定短期看都是利好因素。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年内出现大的衰退的概率比较低。从国内看,2009年以来我国出口企业进行了持续的适应新环境和新的发展条件的调整,整体竞争力逐步增强。预计未来出口增长将在7、8月份的水平上逐步恢复。
4.受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市场需求的影响,预计经济增长回落态势将在三季度基本结束。近期企业订单水平预计将趋于稳定或略有增加,去库存活动将结束,生产活动将趋稳或略有回升。全年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7.5%~8%。
二、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趋紧和要素成本水平提高,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受其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和经济运行特点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与2002—2008年的经济高增长相比,主要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活动全面展开。
1.市场总体已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1)外贸出口市场扩张速率减慢,竞争越来越激烈。2001—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4.1%,2008—2011年降低到3.8%,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的扩张速率明显减慢了。另一方面,经过持续快速扩张,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2002—2011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由19916亿元扩大到101946亿元。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持续较快扩大,针对国际市场的生产和供给规模持续扩大,美国近年开始启动“再制造业化”活动。中国产品出口市场供求关系已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竞争日益激烈。
(2)国内“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进入调整期。随着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制,城市“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进入调整期。2002—2010年,轿车产量年均增长31.2%,2011年仅增长5.8%,2012年1—8月份同比增长8.4%。受城市交通状况、对汽车保有量承受能力的限制,预计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将放慢。2002—2009年,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9.8%,2010年较上年增长10.6%,2011年增长4.9%,2012年1—8月份同比下降4.1%。受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空间和土地供给潜力限制,预计城镇居民居住水平提高速率也将减慢。这些情况意味着“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进入调整期,汽车和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速降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减弱。
(3)国内投资增长速度减慢。受城市发展空间、地下设施配套能力、地方政府资金能力的限制,预计以城镇建设为主的地方投资扩张能力将减弱;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发展,以及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的转差,预计企业和产业投资活动也将趋缓。这些都将导致投资增速下降。
综合以上情况,出口、消费、投资三大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国内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大改变。
2.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2002—201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一变化预计是趋势性的,因此是企业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又一个重大变化。
3.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向集约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阶段性下降。市场需求增速下降,必然使企业订单增速下降;供求关系改变和市场竞争加剧,必然迫使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些都会改变企业和整体经济低水平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要素成本的明显提高,必然使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遇到成本方面日益加大的压力,迫使企业越来越注意节约人力和各类物质资源的投入。这意味着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重大变化,已经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客观必然趋势,能否成功转型,已成为企业能否继续存在发展的生死之搏。
三、潜在经济增长率阶段性下降,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从未来的相关条件分析,预计出口年均增长率将降低到10%左右,国内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将降低到18%左右,消费(剔除价格因素)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1%左右。从需求增长角度分析,未来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7%~8%。基于这一判断,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应该定在7%~8%。
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和经济转型,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1.传统出口竞争优势不断减弱,新的出口竞争优势有待增强。随着要素成本特别是劳动工资成本提高,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减弱,据商务部测算,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呈持续小幅下降态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还有待增强,提高出口竞争力,稳定出口增长面临挑战。
2.住房、汽车市场尚未进入稳定可持续发展轨道。由于城市空间和承载能力制约,用车环境和住房供给潜力已成为制约汽车和住房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车、房市场需求降温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有效扩大内需面临挑战。
3.企业效益下降,困难增大。2012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1%,企业亏损面达16.2%。随着经济降温时间延长,不仅中小和小微企业感到困难越来越大,国有和大企业的困难也在加大。1—8月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2.7%。企业对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变化的承受能力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4.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诸多难题。钢铁、建材和工程机械等重化工行业的过剩产能调整进展缓慢,兼并破产困难重重;逃避财产责任的行为时有发生;价格大战和产业同质竞争活动过度;行政干预导致的产能扩张在一些行业仍有发展;垄断性行业的准入门槛仍然过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变化对中西部资源、重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冲击不断加大。
5.就业压力加大,财政金融风险积聚。随着经济转型推进,企业优胜劣汰的活动将不断增加,破产退出企业对就业和金融风险的影响预计将扩大。受经济增速和价格涨幅下降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将明显下降,而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支出预计将较多增加,财政收支缺口预计将明显扩大。
四、加快改革攻坚和城镇化进程,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这一进程要求经济体制改革予以保障,包括与市场竞争和市场配置资源相关体制的改革,放开市场准入、严格破产和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市场定价机制等;也包括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特别是增强责任约束的相关机制的建立;还包括政府自身改革,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基本保障方面的责任和职能,增强政府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能力。改革的推进将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而使我国企业和产业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成本条件,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发展能力。这些将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空间。随着政府公共职能的增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长远规划和规划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并严格执行基础设施建设问责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促进人口和劳动力更顺畅、更稳定地向城市转移,促进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重新活跃,积极扩大汽车、住房市场和产业发展空间。预计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平稳变化,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预计将恢复到9%。(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1期)
Tags:张立群,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转型背景下的中速增长期——2012—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