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供给需求两侧发力方能破解发展难题

http://www.newdu.com 2016/5/27 经济参考报 金辉 参加讨论

  ●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出在两头。需求端里占人口40%的中低收入人群没有钱消费,另一头40%的中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下降。供给端里中低端产品过剩,另一端是中高端资本技术进入不足,市场供给不足,压抑了需求。单靠哪一侧都不能破解发展难题。必须要供求两侧同时发力,在扩大总需求,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要采取系统改革和政策调整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标准线,提高救助能力,增加对贫困人口的补助力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们在搞创新的同时首先要把原有旧东西改造提升让其更有竞争力,这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改造旧引擎、打造新引擎,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当务之急是把手上的产品做得更好、更有竞争力,世界市场虽然只有这么大,但是只要产品更有竞争力,就能够占领市场。

  由中国发展网主办的首届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日前在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等专家学者就当前经济形势与供给侧改革发表了观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端调整同时发力应对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从高位到中位的下行通道,已经连续24个季度从高位到中位下行,目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缓。虽然3月份的许多指标明显改善,下一步的走势怎么样还要继续看,目前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下行风险。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虽然今年3月份经济形势有所改善,但并不表明今后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的综合问题。

  从长周期看,中国连续3—5年高位增长,把中国从中低收入阶段带上中上等收入阶段。按照经济发展规律,从中上等收入阶段到高收入阶段必然出现经济下降趋势。现在所有发达国家无一不是低增长,3%是理想,5%就很少见。中国经济当前遇到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5年GDP已达到67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90万亿元。当前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巨量财富,消耗成本也是巨量的。二是结构成熟。有两个方面,工业化从中低端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傻大黑粗的产品出现回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会越来越受欢迎。经济结构从以投资为主向消费为主迈进。投资是少数人决策,短期见效快,能集中资源。消费是人人消费,理性的。而从投资转向消费的时候就会出现经济发展放慢的现象。

  从需求看,现有体制下,太多资源被用于投资,形成了过低的中低端产能,而中高端产品产业技术资本积累不足,导致供给不足。中国的需求是两头问题,一头是中低收入人群没钱消费。比如去年对16万户调查显示,20%的低收入人群虽然有强烈的消费需求,有消费潜力但没有消费能力,20%也就是2亿多人。这就是结构性问题。一头是中高端收入人群,他们有钱,但是不愿消费。这部分人的主要消费投入在孩子教育,他们认为国内商品不优质、不安全。这就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

  投资下行后,按照道理消费应该上升,但是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有几个原因:第一,老百姓收入不够,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收入不够。在宏观收入分配中,老百姓作为消费主体处于不利地位,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占有利地位。第二,城乡阶层之间,高收入群体占有利地位,中低收入群体占不利地位。最近公开数据显示,虽然2000年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但是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差距在加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扩大,加快增长,有利于他们把钱存起来。中低收入人群没有钱不消费。但恰恰我们需要消费,现在消费群体的钱不够。

  另外,我国社会保障不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是广覆盖、低水平。大部分中低收入阶层,一生中把自己的眼前消费压到最低,为未来储蓄。攒房子,还有孩子的结婚、生子、教育,养老。储蓄最后变成了投资,投资变成了产能。

  从供给来看,当前支持经济增长的两大主导产业出现衰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2014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工业增长13%,制造业、工业投资增长慢于全国平均数,往年增长加快的时候都是制造业、工业投资快于平均投资、社会投资。现在制造业投资慢于全国平均投资,制造业占总投资的33%,制造业一下降总投资就会下降,那么经济就会下降。今年3月,全国平均固定资产投资11.2%,制造业5.7%。工业增加值为什么这么快?去库存力量在加大。民间投资也在下降,基础设施投资是当前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制造业和民间投资是向下走的。

  房地产投资虽然向好,但是低于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6.2%,全国平均是10.7%。当前房地产销售形势良好,很大程度是去库存刺激的结果,另外还有政策因素在里面。130个省市分别采取了五项政策刺激房地产,但是投资还是比较落后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的结论是: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境是传统增长动力在衰退,新兴增长动力在孕育期。公共投资增长加快与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的下降发生对冲,新兴消费增长与传统消费发生对冲,新兴产业增长用于传统产业被淘汰、转移发生对冲。我国经济处于长周期下行通道,增长率惯性下行压力较大,需要新动力。

  下一步经济增长有三种可能,第一是V型,第二是L型,第三是继续向下型,也就是说风险还是存在的。

  总体判断,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出在两头。需求端里占人口40%的中低收入人群没有钱消费,另一头40%的中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下降。供给端里中低端产品过剩,另一端是中高端资本技术进入不足,市场供给不足,压抑了需求。单靠哪一侧都不能破解发展难题。必须要供求两侧同时发力,在扩大总需求,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经济调控中有两个结构框架,左端是需求侧,右端是供给侧,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是右端,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是左端。GDP的结算是两个体系,消费体系、生产体系。消费+出口+投资=现在的GDP。劳动、资本、资源、制度配置在一起是潜在GDP。两个尽管相等,但是同一个时点里不可替代。要想为供给侧结构调整创造空间,当前的需求侧还需要手段,要为未来的结构性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未来的宏观政策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平衡两侧关系,供给以需求为目标,需求必须依赖于供给创新,要长短结合,加减法配套。现实GDP和潜在GDP要配合,加法和减法配套。具体对策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新动力。去产能去库存把一些污染落后产能淘汰,要培育新动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支持企业走中高端化,抓紧本轮产业技术革命机遇,为经济增长培养新动力。清理各种保护和封锁,为企业创造良好空间。需求侧要加强结构管理,像重视投资一样重视消费,居民消费提高到应有地位。投资结构要调整,围绕消费能力提高搞投资。医院、学校民生项目。要采取系统改革和政策调整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标准线,提高救助能力,增加对贫困人口的补助力度。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社会保障补助标准,解决退休人员的就学难、住房难、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甚至像购买家电都可以采取以旧换新补助政策,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

  创新发展与改造升级应同时推进

  我主要就为什么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怎样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谈一些观点。

  首先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搞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G20峰会确定了推进结构性改革,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发达国家主要依靠的是扩张性需求政策,供给改革并没有被主要发达国家提上重要日程。

  现在面临的矛盾是全世界需求不足。在世界经济体量发展到今天这样程度的背景下,有哪个国家有能力通过需求侧管理、通过扩张性政策能把世界经济拉起来?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轻易做到,况且这种政策未来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即便美国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美国推出了量化宽松,现在又进入了加息进程。

  现在一讲到供给侧,大家就讲要创新、要发展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没有必要?很有必要。现在世界经济面临的不是短期的波动,而是在长周期和中周期结束后,正在孕育新的长周期、中周期,必须有新的创新才能延续,否则只能用政策延续。我们在搞创新的同时首先要把原有旧东西改造提升让其更有竞争力,这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改造旧引擎、打造新引擎,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当务之急是把手上的产品做得更好、更有竞争力,世界市场虽然只有这么大,但是只要产品更有竞争力,就能够占领市场。

  总之,要做到做在今天,筹划明天,储备未来。不能做明天的,放弃今天的。首先需要提高现有产品的竞争力,把产品卖出去,其次考虑我所在的产业可能要发展新的东西,最后还要考虑后天需要做什么事情。

  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必须是加减乘除并举,不能一味的做减法,更不能一味的做加法。

  现在全世界产能过剩,可能只有两个产业没有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就是飞机和高铁。现在中国还不能做大规模可以销售的飞机。高铁制造出来了,但是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用得起来。剩下的行业,中国能做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基本都处于产能过剩的状况,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加法只能在这些领域展开。劳动密集、资本密集领域只能做减法,但只有减法还不行,还要做乘法、除法。乘法就是创新,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除法就是要在节能减排上下大功夫。而且现在在这个领域的投资空间很大,现在对企业进行投资首先对设备更新改造,既能把设备做得更好,也能让排放消耗更低。

  我们还要注意开放经济、封闭经济对待产能过剩有不同的方法。封闭经济是绝对的去产能,就这么大的市场,产能过剩必须停下来把它化解掉,否则大家都僵死在这里。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不一样,绝对过剩的产能是需要间接去掉,但是周期性过剩的产能不一定要绝对的去掉,必须对它进行改造,让它有竞争力,当改造完了,世界经济重新恢复之后,正好可以大展宏图。我们的去产能或者化解过剩产能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密切的联系起来。有时候可能是对它进行改造,而不是绝对去掉。

  总之,在全世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在第三次全球化回潮的背景下,去产能是毫无疑问的,是坚定不移的,必须坚决推进。当然与此相关的是去库存,再有就是去杠杆,长远角度来说肯定要去,但是不能一下子去杠杆,不能操之过急,要稳步进行。同时要看到我国的杠杆和有些国家的杠杆不一样,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体制,杠杆率必然比较高。同时,这些年的杠杆里面可能有一些重复计算的东西,过去大量的银行零售功能,这些年零售功能萎缩,批发功能生长,实际上贷款中有重复计算、杠杆也有重复计算。还要看杠杆的结构,企业杠杆相对较高,但是有合理成份,政府的杠杆相对比较低,总体杠杆有风险,但还不到难以为继的程度。长远来说,一定要去杠杆,但是具体操作来说要审慎,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可能由于去杠杆带来新风险。 “三去一降一补”里面,“去”里面减法比较多,要用“补”的加法弥补上来,否则经济下行压力相当大大,经济要实现平稳回升还要加一把劲。现在讲民生领域补短板,除了这些节能减排、企业设备更新改造也是补短板的重要方向。

Tags:供给需求两侧发力方能破解发展难题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