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到访东京恰如4月的春风,为中日关系注入一股暖意。判断中日关系的冷暖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那就是两国高层互访的频度与层级。王毅虽然曾长期担任驻日本大使,但这次却是2013年其担任外交部长以来的首度访日。
由这一点看,前几年的中日关系确乎有些“冷冷清清”。 而这次,王毅外长不仅在4月15日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长谈了4个小时,还在16日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面,并就两国关系展开会谈。同时,尽管媒体的关注点都聚焦在王毅国务委员身上,但其实王毅委员并非单身出访,随同出访东京的还有商务部长钟山、财政部长刘昆等多名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如此多的政府要员同时出访日本,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重启中断了8年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
中国的GDP在前些年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日本在世界经济中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GDP全球排名第二的中国与全球排名第三的日本显然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去年安倍摘下了戴惯的有色眼镜,重新审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后,逐步承认“一带一路”倡议对维护世界秩序的积极意义,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有机会投身到“一带一路”的实际建设之中。在这次与王毅国务委员的会见里,安倍也向中方示好:“期待‘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有利于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同时,安倍还提出:“日本同样重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主张按世贸组织规则处理经贸问题。”这一表态显然是针对由特朗普无端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按照对日美关系简单、片面化认识的思路,由于日本对日美军事同盟的依赖性,日本在很多方面必须盲目追随美国,围绕中美贸易摩擦日本也应机械地照搬美方立场。但安倍的表态显然突破了这一认识。
其实,面对特朗普上台后以“美国第一”为口号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日本所面临的情况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时,他在经济问题上重点提出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日本。特朗普早就对美日贸易逆差表示担忧,并称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存在不公平行为,指责日本政府操纵日元汇率以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
实际上就在美国就钢铁问题向中国挥舞制裁大棒耀武扬威的时候,日本已然被列入到了被敲打的名单之中。并且与有底气坦然应对来自美方任何挑衅的中国不同,在山姆大叔的大棒面前,日本武士难免还是有些“英雄气短”。既然中国有气度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坚定捍卫者,那么日本委婉地对中方立场“点赞”,实际上就是为自己“撑腰”。在这一层面上,特朗普的不按常理出牌倒是为中日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增加了一个共同的话题。
在中日关系遇冷的前些年,经贸关系一直发挥着维护中日关系大局的“压仓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但是“压仓石”和“稳定器”只能保证“不翻船”,中日关系的高速发展还是离不开政治上的互信。笔者注意到,包括安倍首相本人在内,2017年全年没有一名安倍内阁的现职大臣去参拜靖国神社,这无疑是一个可以取信于人的利好因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有识之士非常重视民间交流在中日两国关系中的正面作用。今年的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高洪就围绕“推动中日青少年交流”提出了相关议案。就当下来看,中日两国的民间往来已经让在民众层面为中日两国的互信播下了种子。现在还有进一步发展余地的则是两国高层的政治互信。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这既是总结过去40年中日关系得失的机会,也是在新时期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契机。王毅外长的访日只是一个开始,根据日本媒体披露,李克强总理很可能出席下月在日本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而到了明年,G20峰会已经确定在大阪召开。如果日本在中日关系上能保持与中方相向而行,不出现倒退,届时习近平主席也有可能出访日本,那无疑会是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在笔者看来,只要日方不再就两国之间的敏感问题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并严格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各项原则,就实在看不出来中日两国关系有什么搞不好的必要性。毕竟,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历史证明,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精心维护,继续付出不懈努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