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7月19日讯(记者严鑫)长春长生“疫苗门”事件继续发酵中,在国家药监局派出专项督查组赴吉林督办调查处置工作后,7月18日,国家卫健委也首次发声,表示疾控局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与国家药监局保持密切沟通。
创下第三个一字跌停
7月18日,长春长生母公司长生生物创下第三个一字跌停,截至18日收盘,长生生物报17.90元,跌幅10.01%。
长生生物昨日发布公告,预计2018年全年减少营收7.4亿元。根据2017年年报公布的数据计算,2017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5.53亿元,那么,此次“疫苗门”事件已经造成企业营收近一半的损失。
造成长生生物如此大的损失,源于国家药监局的一次飞检中查出了“记录造假”。7月15日,国家药监局通报称,在对长生生物子公司长春长生进行飞行检查时发现,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规行为。目前,吉林省食药监局调查组已进驻企业,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国家药监局也派出专项督查组,赴吉林督办调查处置工作。
“记录造假”到底与产品质量是否有关?其危害有多大?目前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记录造假”被质疑降低成本
疫苗专家陶黎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此次涉事疫苗很可能是在疫苗有效成分上造假,导致有效成分含量低于药典标准的2.5IU。陶黎纳称,2008年安迪生物在生产狂犬病疫苗时添加的是增强效果的佐剂——核酸,此举可让狂犬病疫苗在有效成分低于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实际免疫效果等同于合格疫苗,为企业降低1/3甚至一半以上的生产成本。但是核酸作为佐剂用于人用疫苗并未被我国批准,最终安迪生物的两项狂犬病疫苗GMP证书被永久性吊销。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创始人史立臣也表示,企业造假的动机一般是为了降低成本。
中国网财经记者致电长生生物董秘和证券事务代表,截至发稿,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又致电长生生物医学咨询部,一位工作人员称,对于“记录造假”具体不详,“什么原因、什么情况,我们也不太清楚,以国家通报为准”。但对于产品的质量,则表示肯定100%合格,“我们自己的员工和家人都在用。”
7月17日,长春长生发布的一份声明中也称,“所有已经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注册标准,没有发生过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
尽管如此,长春长生还是对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全部实施召回,公告显示,该项召回预计将减少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左右,净利润约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