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调查53家企业用工成本:企业支付1.6万元,员工才能到手7300元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左娅 白天亮 王政 陆娅楠 刘志强 赵展慧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2期)
“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工资涨上去,企业吃不消”“降成本,别的成本还有戏,用工成本,我看难!”近日记者在浙江省的杭州和嘉兴、河南省的郑州和洛阳采访时,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上涨迅速,特别是在近年企业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对企业构成较大压力。
但是,不同于原材料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大多数企业认为用工成本特别是其中的工资成本不太可能降低,只希望能够控制其增速不要过猛,同时降低附着在工资上的有关成本。
经营不景气,也得年年涨工资
“过去3年,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的占比由5.8%涨到9.17%。”
“尽管企业在亏损,还是每年都涨工资。”浙江振石集团东方特钢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引起了各家企业的共鸣。几乎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都表示,用工成本这几年涨得很快,在企业成本占比中不断上升。
在杭州和嘉兴,受访企业介绍说,目前普通工人月薪4000元左右,熟练技术工月薪至少6000元,大多数还要包吃包住。“我们的工人,休息日也由公司管饭,棉被也由公司给员工买好。”杭州金杭包装印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说。
中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也不低。洛阳花城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村镇企业,董事长张会群介绍,企业员工平均工资每月要4000元左右。技术工人的工资近两年上涨更快。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焊工月收入普遍在6000元以上,优秀的焊工要上万元。
用工成本压力不小,但企业都表示不敢不涨工资。“焊接工种技术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再不涨工资,更是招不着人”“就是年年涨工资,核心员工离职的情况还是很多”——企业普遍反映。此外,为了满足用工需求,民营企业往往要开出更高的工资。
附着在工资上的成本有多高?
一名月薪1万元的员工,扣除个人缴纳的社保及个税等,拿到手的部分是7300元,企业总计为其支付约1.6万元。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只是企业用工成本的一部分,还有一大块是附着在工资上的用工成本。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社保缴费费率偏高,加重企业的用工成本。“按照我们当地2015年的社保缴费规定,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8%,还有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再加上住房公积金,企业五险一金缴费费率达到37%。员工个人还需要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公司和个人加在一起,五险一金的缴费费率达到了55%。”
企业还抱怨社保缴费基数“被上涨”。目前,我国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60%比例执行,而很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员工工资水平低于缴费基数、增速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速,使得每年个人缴费在增长,员工现实所得反倒有所减少。
郑州的企业算了算账,2015年,郑州最低工资标准为1600元,而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为2464元。一位拿最低工资水平的员工,如果按8%的比例缴纳公积金,按规定个人要缴纳大约380元的五险一金费用,企业还要为其再缴纳约900元,总计达1180元,相当于其工资的70%多。
社保之外,企业还需根据用工规模缴纳残疾人保障金、工会费等。
此外,国有企业还承担着部分“办社会”的职能,也加重了企业成本。
用工成本怎么降?
“机器换人”渐成潮流
企业普遍认为工资已不可能降,关键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用工成本怎么降?面对这个问题,受访的多家企业直言,“工资是不可能降了,这两年企业有困难,工资别涨太快就不错了。”毕竟,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让人过上好日子。
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多数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选择。浙江、河南的多家制造业企业在推行“机器换人”。只要能用机器代替人工的,现在都倾向于用机器。在手机主板测试环节,更新设备后,原先需要十几个人的工作,现在交给一个人操作4台机器就可以了。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另一个方面是加强培训、提升技能。但是,企业纷纷表示为难。王振举例说,金杭包装2014年时曾专门招了14名大专学历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以12万元的年薪为他们聘请了指导老师。没想到,年底就有6人提出辞职,到今年3月,14人中只有两个人还在公司。“培养一个走一个,企业哪还有动力培养员工?”企业建议国家增加制造业企业的培训补贴,既能够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也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机器换人是个大趋势。换下来的员工怎么办?我们企业愿意做培训,让过去从事简单劳动的员工转为技术工,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鸿富锦负责人表示。
采访中,企业都感到社保缴费费率偏高,但是又纷纷强调社保待遇不能下降,“社保关系到以后的生活,还是要保障其水平稳步提高的。”
今年5月1日起,国家在保证社保待遇不降低的同时下调社保费率,全国有河南等20个省份符合将养老缴费比例降至19%的条件。但调查中一些企业认为,降低1个百分点不解渴。目前广东和浙江企业职工养老单位缴费费率是14%,其他省份的企业对此表示羡慕。
一些企业还提出,控制用工成本可以考虑从城镇化的角度加以推进。目前,制造业企业一线工人的主体是农民工。企业需要稳定员工队伍,而不是年年春节过后重新招人。如果农民工在就业地始终没有归属感,住房、就医、孩子上学等问题都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很难稳定下来,自身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也会间接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