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有个官员叫陆陇其,他当县令时治理盗贼很有自己的一套,常常为人们所称道。每次抓到小偷,他总会首先询问:“看你们都不是坏人,为什么偷东西呢?”小偷们几乎清一色的回答:“大人,没有办法,家里太穷了。偷点东西养家糊口。”陆陇其心里明白这都是狡辩,却并不动怒,说:“穷好办,只要不懒惰就行。现在没有比纺纱更能赚钱的了。现在我让你们在牢里学习纺纱,谁学得好学得快,就可以提早回家。否则,罪加一等。”说着,他当即命令差役买来棉花教他们纺纱。小偷们眼看也没什么办法了,只能从了。
过了些日子,小偷们学会了纺纱。陆陇其对他们说:“你们每日学习纺纱,都很辛苦,也都学得不错。我履行自己的承诺,放你们回家。这几日纺纱赚的钱除去成本和伙食费,还有一些,足够你们继续纺纱度日。如若再次偷盗,定不饶你们。”小偷们感激涕零,大都改过自新。但也有少数人又犯“老毛病”。对这些“二进宫”选手,陆陇其先命人用棍仗打一顿,但仍不放弃,还是教他们在堂上纺纱。事不过三,对于那些“三进宫”的,陆官人这才说:“这人没救了,必须用点狠法子治治他。”他命人给小偷灌下一碗热醋,喝至一半时,猛拍其背,让其患上咳嗽病,这样一来小偷走到哪里就咳到哪里,人们一听便知是屡教不改的小偷来了,就会提前做好防范。
讲史者语:社会治理,古人讲求“德主刑辅”“刚柔并用”“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代之以刑。”陆陇其治理偷盗的做法完美地体现了这些思想。面对小偷,陆陇其总是先体谅他们的苦衷,切实给他们以扶助,努力教他们做个好人。即使再犯,仍不忍心放弃,尽力挖掘他们人之为善的本性。直到最后,感觉确实没有办法挽救,才坚决施以刑罚。先礼后兵,先德后刑,礼与法不予偏废的做法不仅使盗贼数量大大减少,而且让那些一时糊涂的罪犯及时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现代社会,违法犯罪者接受处罚后再次违法犯罪的并不鲜见,如何让违法犯罪者再次融入社会、回归社会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古人“刚柔并用”的做法给我们很大启发。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们对传统以刑罚为中心的司法进行反思,树立赔偿和预防的观念,关注被害人的需要,注重和解和加害人的回归。在和解、社区矫正的过程中,真正让违法犯罪者反省自己的恶行,接受所在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切实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再次融入社会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