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三个多月的上海市交通大整治,共查处了800余万起交通违法行为,史无前例。本次大整治呈现出诸多亮点,具有重大意义,也更促人反思、发人展望。
说到亮点,为配合本次交通大整治,上海市的交警部门投入了大量采用新技术的高科技设备。比如投入了融针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识别、跟踪、拍摄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施的电子警察视频巡逻,在大幅降低交警人员投入及工作强度的前提下,基本实现了巡逻全覆盖、监控无盲点。在强大、先进的技术设备面前,一些老司机的所谓“没有探头就可以肆意妄为”等所谓逃避查处的老办法老经验失灵了。此外,本次大整治广泛发动群众参加,接受群众举报。据统计,大整治开始至今,市交警部门设立的举报平台共收到了来自普通市民的举报一万余起。可以说,数以千万计的市民成为了整治申城交通出行的流动警察。更为关键的是,自本次大整治开始,执法部门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大幅增强,同时也创造性地实施多部门、多领域联动,将市民的交通违法记录与其个人的诚信记录挂钩等措施。这些举措对惯于违反交通法规者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当然,交警部门在整治过程中也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方针实施柔性执法。如在医院、学校等停车难的区域进一步开发、配置停车位,并将起初画在上述区域沿街的黄实线改为黄虚线,方便市民临时停车上下客等。此外,交警部门特地开发了交通事故处理APP,驾驶员一旦遭遇交通事故,则可通过该款APP的平台处理相关事宜,省去了不少因办理理赔手续而产生的来回奔波之苦。这些举措收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本次交通大整治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最大的意义在于,整治行动深得民心,成效显著。据统计,97%的市民对开展本次大整治表示支持,80%的市民认为整治卓有成效。此外,通过持续的整治,4、5、6月以来,本市交通事故数量分别同步下降47.4%、15.2%和19.4%;事故受伤数分别下降73.6%、34.6%和60.3%;事故死亡数分别同比下降18.7%、7.4%和3.5%;而6月以来的违章停车的接警数也比4月下降了35%。本次整治的另一大意义在于,使(潜在的)交通违法者的侥幸心理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和限制,真正让他们体会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大整治中方也反映出了一些值得反思和遗憾之处。反思如,极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存在态度不好乃至违规执法等问题。今后应该时刻引以为戒,以文明执法为重要的执法准则,违者必究。遗憾如,在市中心部分居民区附近的违法鸣号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车不让人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就说明,交通整治,任重而道远。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治行,在今后更长的时期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则在乎治心。今天市民不去违反交通法规,是因为如果违反了交通法规就会受到处罚。很多市民并不理解,除了收到处罚之外,违反交通法规更将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险和隐患。他们往往会认为,诸如驾驶过程中不系安全带、闯红灯等行为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实际上,即使自己因事故受伤受损,也会给社会带来事故现场处置、医护康复、保险理赔等额外负担,更有可能给本人的家庭和所在单位带来不幸和麻烦。一言以蔽之,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就会招致百分之百的伤害。如果把为了避免被处罚而不违反交通法规视为慎于违法,把为了自己和他人人身财产的安全而不违法视为惮于违法,那么我们应该尽更大的努力来使市民理解,不论是否会被查处、也不论自己或他人是否会遭受人财损害,只要实施了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就是错误和可耻的。果能如此,则市民将真正完成从慎于违法、惮于违法到耻于违法质的转变,而交通整治将真正迎来彻底的、全局性的胜利。
交通大整治百日,有收获,有教训,有反思,也有所得。不管怎样,市民举报也好,交警开罚单也好,我们整个交通大整治行为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而目的无非就是让城市秩序更加井然,让市民出行更加畅通。不管是执法部门,还是上海市民,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唯有这样,才能使整治的效果持续下去,并长期向好。(作者系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