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务院日前公布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提出,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8个方面推出30项措施助企业降成本;经过1到2年努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网民认为,“降成本”的提出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了一些举措且看到了实效,包括简政放权、营改增、缓解融资难等,但距企业减负的目标仍远远不够。此次国务院给定具体时间表,意在督促各地真抓实干,将“降成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
全方位为企业减负
网民“李杏”认为,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现在是全面系统推进和抓住关键环节相结合的阶段。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打“组合拳”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要求,很多地方进行了相关探索。如今集中推出的《方案》,也可以看成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步骤。
有网民称,“降成本”必须动真格、下真功、见实效;必须采取含金量更高的改革举措,把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进一步引向深入。
还有网民称,与降低税费显性成本相比,降低审批、管理等隐性成本更重要、更迫切。应通过制度创新、优化服务,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管理服务的“加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乘法”。
网民“凌波”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语境下,降成本不能简单理解为减负,而应回归到转型升级和供需平衡上。通过积极采取措施或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迈进,实现转型升级,改变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来降低成本。
雷声大雨点也要大
网民“谭浩俊”认为,对降成本问题,应当有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让企业能够看到希望。更重要的,这样的方式,不能只为眼前,而应当变成一种制度性约束与规范。
网民“刘国强”说,必须厘清降成本这一任务中不同主体的责任,分清哪些是政府责任,哪些是社会责任,哪些是企业责任,政府应简政放权,重在监管,规范市场,降低各项税费,努力削减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网民“练洪洋”提出,为企业“降成本”,关键在于落实,雷声大雨点也要大。既防“毛毛雨”,也不要“雷阵雨”,要注重政策长效性。治标之外,治本之策还在于:一是建立负面清单,将与企业高成本有关的项目纳入清单中,尤其是各种行政收费;二是完善责任追究,对向企业乱收费、乱伸手的部门、人员进行问责;三是法治化建设,坐实“税收法定”原则,将企业应缴费用法定,压缩行政性收费空间。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市场好了。(记者 陈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