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2020年是中国改革最后的窗口期
我想讨论中国经济趋势和增长前景有两个问题需要做一些思考,一个问题是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一个越来越鲜明的特点。大家知道今年的APEC三大主题其中之一是经济增长转型改革新动力,这个我们参与前期研究。为什么能作为今年APEC的三大主题之一,它不仅能反映中国的发展形势,可能是一定程度上在这个区域中大家的一个共识。从这样一个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的背景下,我个人的看法,转型是关键,必须把增长放在转型的背景下来考虑增长,这样中国就不是中高速增长,说到改革,应该以转型为主线。我讲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它才能够收到实效。
第二个问题有短期、中期、长期的问题,我们短期面临很大压力,但是这里关键是中期,也就是到2020年。2020年这个中期,对短期、对长期都有决定性影响。如果2020年我们这个中期比较好的话,不仅可以化解短期的压力,或者至少是缓解,而且可能为长期十年二十年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我的看法是立足中期,来缓解短期,形成长期。
那么我们立足中期,以转型为主线立足中期,关键在哪里?所以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花20-25分钟讨论的题目,我认为是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市场开放,这既是中国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又是中国转型面临的大问题。
我这里讲的2020是中国经济转型历史关节点,为什么是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节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零界点,我这里就不细说了。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何在?
到2020年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怎么判断?我这里提了三个趋势,供大家讨论。
1、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趋势正在形成之中。
我这里用了个“新低”与“新高”,我们都知道三季度7.3%创造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但是另一个数字没引起重视,也就是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升级的态势初步形成。今年前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综指的比重达到46.7%,创造近二十年的历史新高。我想这个是值得重视的,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的增加动力正在发生变化。
2、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有些方面已经形成,有些方面正在形成。
我讲三个特点:
(1)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工业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的转变,而且未来的5-10年,这个服务消费品的潜力十分巨大。按照麦肯锡的估计,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市场总规模有可能会超过医疗市场总规模,要高达8万亿人民币左右。农村居民的消费是什么变化呢,正由生活必需品为主向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
(2)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我这里点了个例子,城镇居民的三大支出,从1985年的12.8%,上升到2013年的34.1%。我估计到2020年,我们城镇居民的人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化娱乐,这个支出有可能提高到40%-45%,来成为城镇居民消费大头。我想这个40%-45%,这个判断还是靠谱的。
(3)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这个就不细说了。
3、服务业较快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
(1)消费增长推动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正在形成。我一直做一个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从一个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转到哪里?2020年我们消费的总规模有可能比现在要实现倍增,也就是说从去年的不到24万亿,估计到2020年至少可以达到45万亿,有可能会超过,如果搞得好会超过50万亿。那么这必将带动服务业的较快发展。
(2)服务业较快发展的趋势明显。我估计明年“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们超过“十二五”规划47%,可能达到48%左右。近几年来服务业增加值都以年均两位数增长。估计未来5-10年,也就是说我们至少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不会低于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样一个趋势,说明中国增长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3)2020年服务业规模有望实现倍增的趋势。也做了一个跟消费总规模的倍增相适应,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有可能到2020年如果年均保持在10%左右,服务业市场总规模有望从现在26万亿左右增加到48-53万亿元。
这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2020年整个经济增长、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是不是这些数字里面可以做一些讨论。
二、“十三五”能否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我们昨天还在给国家“十三五”建议,现在开始策划,我们也刚刚完成“十三五”改革的研究,这是一个国家课题。
总的判断: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是有条件、有可能的,从现在的46.7%达到55%以上是有条件、有可能的。为什么?我讲两个方面:
1、人口城镇化为生活性服务也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我是一直在讲名义城镇化和人口诚意化,我们的名义城镇化是53.6%,人口城镇化只有35.7%。
这几年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是多少呢?是0.77个百分点。以此估算,未来6年级时人口城镇化率仅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也可能带动服务业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
2、工业转型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也发展注入内在动力。这个问题是我们一个很大的问题,到底现在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问题到底在哪里?我这里的判断,新一轮工业革命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信息、研发、设计、物流、销售、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也引领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升级。就是说,生产性服务也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
按照这个判断,我们“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关键是生产性服务也的发展。我们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大概只有15%,到2020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由当前的15%提到30%-40%。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次工业转型升级有可能从一般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三、走向服务业大国对经济转型升级意味着什么?
如果到2020年我们初步形成55%左右的这样一个服务业占主导经济结构,初步形成,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趋势,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经济转型到底意味着什么?
总的判断: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而且也将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我简要的概括了四条:
1、形成中苏增长的新常态。
我把7%左右叫做中速增长,而不叫中高速增长。近几年,中国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未来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那么这样一个就仅仅服务业的发展就可以有4个点,那就为6.5%-7.5%的这个中速增长新常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
大家知道2008年我们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大概是100万左右,那么当前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是170-180万。所以我们从这几年的情况看,结论就是服务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如果未来6年服务业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长估计,每年新增就业就将达到1000万人。
3、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新常态。
这里有两条:一是中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还不到印度的一半,我看到的数字,发达国家,像美国为例,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是45个,像印度是25个,我们每千人拥有的企业大概是9个。那么这和我们的经济结构是直接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中小企业便成为一个主体,那就会形成创业的一个新局面。二是我们创新的驱动力在哪里?我刚才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提升,说明一个问题,没有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我们很难形成创新驱动的新动力。创新驱动与驱动创新,我想重要的是要有驱动创新的动力才能形成创新的动力。
4、形成可持续增长的新常态。
中国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不改变当前这种经济结构是没有出路的。
5、形成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的新常态。
我们搞了36年的改革开放,现在目前的中产阶层大概只占25%左右,这和我们的经济结构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未来6年随着服务业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国服务业就业比重有望达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就业的人口将不少于4亿。那么在服务业就业里面,它就为中产阶层的收入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
四、如何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与制度创新?
我们发展服务业,我是搞转型改革研究的,服务业市场开放关键在哪?我讲一个很简单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现在社会资本要办服务业有多大的困难,尽管这个政策、那个政策,服务业形成垄断的市场整个格局还没有打破。拿服务业用地和工业用地来比,服务业用地是工业用地4-5倍。所以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制度创新,是我们加快服务业市场最关键的问题。那么怎么加快?我形成了三个问题:
1、尽快使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怎么样才能成为主体力量呢?
(1)放开市场准入;
(2)实质性打破对社会资本的限制;
我们现在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市场上整个的市场开放还不够。
(3)加快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把政府购买服务要扩大到所有公共资源配置领域。
2、重点是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垄断,尤其是行政垄断。
怎么打破呢?我这里也提了三条:
(1)修改《反垄断法》;
(2)向社会资本推出在服务领域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
(3)加大反行政垄断的力度。
3、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
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们目前在服务领域对外开放,随着中国这次APEA提出的亚太自贸区进程,我想在这一块将成为中国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也将成为中国来主张亚太自贸区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条件。国际上尤其一些发达国家,关注中国的服务业市场是他们未来对中国关注的一个重点。
怎么样来扩大?我这里面讲了几条:
第一,把2020年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比重由现在的13%提高到20%。
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到2020年,以现在的数字计算,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20%左右的话,那么当年的服务进口总需求就会有8000亿,那么我们2012年这个数据是多少呢?是2800亿。也就是到2020年如果这个数字能达到20%左右的话,我们还不高,那么就达到2020年的将近2.86倍。
第二,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
我在这一条一再讲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是一个特点,是一个手段,我想上海自贸区他核心的问题是服务贸易领域全面开放,我认为在这方面上海自贸区还尚未完全破题,不能把手段目标,负面清单仅仅是手段,甚至是他管理的特点,他的目的是在中国下一轮以金融为重点的服务贸易开放当中发挥他特殊的作用。
第三,逐步把服务业外商投资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
第四,加快扩大双边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打破一些国家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壁垒。
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同时也要求国际,尤其是某些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服务贸易领域对中国设置的前置条件,这个是一个平等的。在看好中国服务贸易大市场的同时,必须打破或者取消某些对中国不合理的前置性的设置条件。
最后我做这么一段概括:到2020年,中国实现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意味着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升级。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形成过程,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新常态、利益结构新常态、制度创新新常态的形成;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将成为增长、转型、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好,谢谢大家!
来源:大学问
Tags:迟福林,2020年是中国改革最后的窗口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