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美关系渐变以来和防治新冠病毒的局势激变,宏观上影响着健康战略的某些因素。这就需要以变应变,在宽阔的视线下,重新认识和调整健康中国的战略策略。
一、从近未来、中未来、远未来的人类健康愿景,分析2030年健康中国战略可能会处的阶段 回望历史,从旧中国被污为东亚病夫,到新中国持续的爱国卫生运动、普及赤脚医生,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人均寿命提升,新生代身高增加,就医条件改善,都说明十几年、几十年是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健康状况的。展望未来,根据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远未来可能会发挥基因编辑技术和AI的较大作用,包括纳米机器人、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没有疾病的人生。中未来将会有成熟的人工智能对疾病的精准防治,置换器官,提高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延长寿命。人们对未来的健康趋势充满信心。近未来的健康中国,需要我们扬长避短,聚焦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1)发挥数字科技产业化的优势。美欧发达国家有较强的信息科技和医疗科技,并未在疫情防治中展现明显优势,它们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化相对弱些。而我国将会利用数字科技产业化优势,改进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治理体系,形成合理引导、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并运用智能数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云端问诊和远程医疗。(2)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西医优势互补能更好地把握身心疾病的因果关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虽然中西医结合的实际效用远未被总结出来,但全球疫情验证了我国防治的成效。不管别人承认与否,只要管用我们就要走一条中西医优势叠加的健康之路。(3)发挥集体主义文化和举国体制在公共卫生上的优势。西方优越的条件和科技并未在疫情防治中发挥及时且特效的作用,加之其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反而彰显出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长处。
未来10年我们将处于一种发力状态,具有良好的健康发展势头。同发达国家落差时间在较快地缩短,健康效果和保障能力可能会更实惠一些,将为中未来和远未来健康发展累积雄厚的基础。
二、从中外健康投入、保障和服务比较,看2030年健康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综观已有健康战略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的健康战略均具有稳定的发展周期,并持续推进。仅从三个视角比对,看我国未来健康在世界的站位。(1)物资投入上,虽然我国健康投入总量较发达国家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还有差距,但从我国发展势头看,追赶的情况会好过预期。还需注重投资的效用、建设与维护的成本负担等问题,追求资源投入的效率和公平性。(2)保障范围上,在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国已将6类人群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将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也纳入关注范围。美国是每十年变更一次关注人群,不断增加关注重点,逐渐覆盖整个生命周期。我国健康战略从开始就确定全生命周期的保障,同时重点关注弱势群体。还需巩固脱贫群体,防止因病返贫。虽然我国97%以上人口已被不同医保覆盖,但医保医疗医药缺乏联动,实际保障打了折扣,还需实质推动三者联动的改革,让民众得到更多的实惠。(3)医疗服务上,解决基层服务薄弱、优质资源和患者涌向上级医院,以及激励机制不当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等问题。要借鉴美国的完全市场化、加拿大的市场过度、英国的国家统包等三种典型模式,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不能把医疗服务完全当作获利手段,而要当作信任品,体现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
2030年我国健康事业将会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但受医疗技术等因素限制,健康上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速度会比经济上的赶超相对慢些,如果考虑文化和体制因素,可能在慢的基础上还会加快一些节拍。
三、从影响健康的卫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建设,认识健康中国的战略定位 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决定了健康的战略地位,应当多措并举,综合治理。(1)卫生健康是主体。需要在涉及5类直接影响因素的13个健康指标的内容上重点建设,除妇幼和儿童健康、体育活动、慢性病死亡率和环境质量等具体指标外,还要关注人均预期寿命、执业医师数、个人卫生支出、健康服务业规模等指标的实践效果。(2)经济建设是基础。健康战略建立在与我国经济现状相适应的基础上,就需要以相应的经济实力支持健康发展,增加健康福利。同时健康服务和产业又是民生经济的增长点,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支劲旅。要把健康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去培育和建设,提高有效劳动力,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通过员工职业安全和健康,以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建设与健康发展相辅相成,良性循环。(3)社会建设是晴雨表。看病难看病贵、健康不公平现象、公共卫生事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老龄化问题、慢性病、职业病、亚健康等等,既是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都会引发公众担忧、不满和社会氛围趋紧。加快社会建设,解决与健康因素密切关系的上述问题,就会改善民众生活质量,有利安居乐业。比如面对数字智能社会转型,培养效率型的工作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理素质,就会抵御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和降低令人难以接受的后果。比如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就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就能保障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安定。(4)生态环境建设是根本。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污染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构成国民健康的重大隐患。同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等繁重规划和任务实现相适应,围绕健康战略会加速转型、调整和治理,但是近未来还很难根本扭转那些隐患。
因此,近十年将会解锁部分错综复杂的矛盾制约,加大协调力度、注重全面发展,跟进世界气候问题的合作,促进我国健康战略目标实现。(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