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刘守英:乡村振兴的政治经济学

http://www.newdu.com 2019/8/2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微信公众号
    
    2019年7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在经济所会议室成功举办“智库名家论坛第十三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作了“乡村振兴的政治经济学”的主题讲座。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常务副理事长胡乐明教授主持,《资本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办公室主任郭冠清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旭分别作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刘守英教授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了讲解:第一,乡村问题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第二,乡村的有机结构与变迁;第三,城乡中国格局下的乡村振兴;第四,乡村振兴的新政治经济学。
    刘守英教授认为,新古典发展理论的缺陷在于将发展理解为一个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变迁,仅仅关注了农业现代化、农民转移等问题,而忽略了对乡村结构变革的复杂性,忽视了制度在结构转变中的作用。而中国的发展实践恰恰是体制变革和结构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初级阶段,这是体制探索前进的结果,但加速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结构变革路径和目标未发生变化。所以刘教授认为研究乡村变迁要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入手,从结构目标与乡村地位、结构变革方式与乡村结构变迁、体制及其变革与乡村结构变迁等角度进行分析。
    刘守英教授指出,在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中,农民以农业为主、兼具工匠的角色,此时的乡土经济是一种农工混合经济,以“家庭工业”和“作坊工业”为表现形式,农户既是家庭农场的经营单位,也是手工业生产单位,这种有机结构基于对土地依赖性,具有流动性低的特点,因此也在乡村也保持了高度自治的“双轨政治”秩序。当西方机器工业品进入乡村后,乡村的有机结构被破坏,乡村社会处于多次危机颠覆下,具体表现为农业成本利润率的下降、农村人口的减少以及村庄的缩并。据此他认为,中国已经由以农为本的“乡土中国”转型为“城乡中国”。
    
    在“城乡中国”结构下,农二代离土离村,而城市资本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对流增强,城市对乡村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二三产业开始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这些改变导致农业产业的功能、形态、发展方式发生了变化,乡村制度及治理体系随着村庄功能的演化而产生了变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开始共融共生。在此背景下,刘守英教授提出国民经济中的系列基要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已经由低级转向高级,我们不仅要建设工业化的城市,也要建设工业化的农村,但这一工业化,不是单纯发展制造工业。他以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为例,指出湄潭县政府出台系列土地流转的制度保障同时,主导发展优势产业,通过扩大产业面积、进行农民培训、培育农产品品牌等方式,使湄潭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全国水平。结合山东寿光的大棚种植、沿海地区的海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他总结提出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位土地的回报率。
    由农业工业化到吸引农民回乡,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刘守英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基本顺序,当然他也指出,这个顺序中的三个层面有时是同时推进,但农业工业化始终是其基础。最终,他认为中国将进入“城市中国”阶段,城乡格局将进入“通—融—合”的新阶段。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论》研究室主任、智库办主任郭冠清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旭教授对刘守英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他使大家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纵深的历史认识,提出了研究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论坛在与会者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注:本文由隋筱童根据会议发言整理)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乡村振兴;乡土中国;城乡中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diPpo_aBCnFG8AZBJ-lbA

Tags:刘守英,乡村振兴的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