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根治不良要解开实体经济债务死结
【财新网】(记者 杨巧伶)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臧景范指出,当前金融风险的源头在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中的过剩落后产能。加快改善困难企业资产质量,防止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系统传递,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为此,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实体企业流动性危机,解开债务死结,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臧景范是在1月7日举行的第24场银行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阐述的。臧景范指出,面对不良资产风险暴露新特点,中国信不断创新经营理念,推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转型升级。具体而言,一是从传统金融类不良资产向金融和非金融类不良资产并重转变,二是从问题资产向问题资产和问题实体并重转变,三是从单一处置不良资产向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转变。
2010年6月,监管部门批准中国信达试点开展收购处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下称非金业务)。目前,非金业务已扩容至华融、长城、东方三家资产管理公司。非金业务主要是针对实体企业经营中产生的不良资产,在不增加社会债务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债权收购和重组,解决企业遇到的资金困难,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臧景范介绍,中国信达非金业务典型做法是“以一托二”,对于企业之间存在的逾期往来款项,中国信达与债权债务企业共同签订协议,收购债权的同时,就债权重组达成一致,向债务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由债务企业在约定期限内偿还债务并支付一定的重组补偿费用。
臧景范举例,某铁路公司与银行签署了一份期限较短的借款合同,但铁路建设周期长,导致企业暂时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和向其他企业支付应付款。中国信达设计个性化非金收购方案,与铁路公司及债权人签订债务重组合同,同时与某煤矿集团签署合同,做出或有股权收购承诺,确保债权安全。通过实施整体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解决银行贷款逾期违约问题的同时盘活了存量资产。
除此,为有效应对不良资产经营和处置中的困难,中国信达不断创新交易结构,实行差异化的资产培育和处置方案。臧景范介绍,2015年8月,中国信达以105亿元收购了国浩集团旗下房地产项目----国盛中心。该项目地处北京东直门,是北京二环核心区的著名烂尾楼,是一个典型的资源优良但问题复杂的项目。过去7年间,市场虽不断传出有企业要接手国盛中心的消息,但都因项目中间的产权纠纷未能成功。中国信达通过特殊机遇投资交易安排,以不良资产业务介入,辅以投资和综合金融服务,成功清理了多方债权及股权关系,最终达成协议,项目得以顺利复建。
在不良风险化解中,为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中国信达还率先尝试利用互联网处置不良资产。2015年3月4日,中国信达浙江分公司在淘宝网资产处置平台通过网络公开竞价成功处置两户不良资产。2015年5月,中国信达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公司不良资产项目推送至淘宝平台。目前中国信达31家分公司已入驻资产处置平台,借助淘宝网发布处置信息、促进成交。
臧景范表示,用互联网思维扩展传统处置渠道,有助于扩大招商,优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与处置流程,提高竞价效率,“但互联网处置平台不是万能的,有些项目可以线上进行,有些则需要线下处置,要根据不良资产类型进行选择。”■
Tags:信达:根治不良要解开实体经济债务死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