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0/6/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金东 参加讨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我国城镇化已经由高速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标准做好县城建设管理工作,有助于解决县城普遍存在的综合承载力不足、发展能级不高等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行稳致远。
    在补短板中完善县城功能设施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县城的规模不断壮大。从2001年到2019年,我国县城总人口由0.9亿人增加至1.55亿人,县城平均人口由5.43万人增加至10.37万人,年均增速达3.88%(根据《中国县城建设统计年鉴—2017》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县城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市城区相比,县城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不足,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建成区绿地率等反映城市功能设施水平的指标数值明显偏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暴露出县城在公共卫生、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少短板弱项。
    2020年5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对县城进行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正是直指县城各类功能设施数量不足、标准不高的痛点,为广大县城提升“颜值”、强健“筋骨”注入强劲动力。为了确保上述举措在落地过程中不做“夹生饭”、不留“后遗症”,应当结合各地实际科学施策、有序推进。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项目实施中认真评估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可以适度超前建设,但不宜单纯为了规模和面子而贪大求洋、盲目攀比;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积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和项目运营模式,用好用足各项财政支持政策,灵活引入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同时要注意资金投入的充足性和连续性,严防出现“烂尾工程”;要处理好平时与战时的关系,优先建设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施和医疗废弃集中处理设施,并将平战结合的理念贯穿始终,增强县城功能设施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的运行韧性和功能弹性。
    在强特色中壮大县城产业集群
    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县城亦不例外。稳就业需要兴产业,只有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激活产业发展潜能,才能有效稳定和扩大就业。目前,我国不少县城产业发展规模小、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不仅对县级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不利影响,也难以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量多质优的就业岗位。为了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县城应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区位、特色生态等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健全配套产业,走产业集群式发展之路。
    围绕特定产业链条吸引相关企业和服务组织集聚,能够彰显规模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并强化产业的本地根植性。本次疫情也说明,集群化的生产模式有助于规避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风险。新形势下,要推进产业向园区链式聚集、园区向县城融合靠拢。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县城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推动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品质化方向转变,发展“互联网+服务业”,鼓励开展运营模式创新和发展业态创新。此外,还应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因地制宜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让县城留住烟火气息、展现包容胸襟。
    在谋创新中优化县城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社会治理聚焦城市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等,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方面,事关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和市民安居乐业。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县城的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利益诉求趋于多元,治理环境日益复杂,县城社会治理既要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等日常性工作,也要妥善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来看,县城传统的粗放式、经验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会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县城社会治理新格局。
    要创新思路理念,树立“全周期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构建从源头到末梢的社会治理完整链条,统筹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升县城常态化和非常态化治理水平。要创新体制机制,以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明确部门职责边界,理顺县城管理体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一线下沉,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跨界治理机制,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的同向发力实现县城的长效治理。要创新方式方法,一方面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县城建设步伐,融合城市传感器、摄像头、移动客户端等多元终端,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强化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开展智慧化治理;另一方面,破除县城熟人社会以“关系”开路的弊病,涵养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治在县城社会治理中的保障作用,正确处理法治、德治、自治之间的协同关系,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忱,让县城社会治理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在促融合中突显县城纽带作用
    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要让城市群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问题;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纽带,在县域范围内,县城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能够对周边乡镇发挥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县城是都市圈、城市群的重要支点,能够与大中城市共同形塑互为依托、相互协作的经济地理空间。因此,无论是在都市圈、城市群建设还是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县城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进一步突显县城纽带作用,要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中提升县城自身发展能级,提高县城在城镇体系中的能见度。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统筹城乡的县域规划体系,畅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渠道,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以融合破除城乡壁垒、拉近城乡距离,让城乡居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着力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在开放格局下明确县城更具差异性、更有竞争力的功能定位,推动县城与都市圈、城市群内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等方面紧密对接,在一体联动、分工合作中释放规模效应、实现错位发展。此外,城市群之外的县城也需要与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协调、联动发展,一些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好的县城,甚至可以将自身培育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力支撑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

Tags: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