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20年展望
一、201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工业生产增速放缓,新兴产业保持强劲增长
工业生产波动显著,呈现较大的下行压力。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下行特征。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新兴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始终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并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15年的11.8%增加至2019年的14.4%。
(二)工业投资增幅回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态势良好
工业投资增速出现较大回落,但是投资结构呈现出优化态势。一方面,稳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9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除了基数原因,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增速下降、在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减少反映出我国民间投资的活力不强、动力不足。
(三)企业盈利空间下降,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效益改善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1995.5亿元,是自2014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再度转为负增长。工业成本费用增加。从产业来看,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润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从企业类型来看,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利润保持增长,明显好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四)中西部工业保持较高增长,东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增长出现较大波动
2019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且中部地区增速较为稳健,月增速均保持在6.5%以上。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19年第三季度相对较快。东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增速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东北地区工业增速波动更为显著。
二、当前中国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造业投资回报率低,融资能力不足
从主要金融机构对工业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增速来看,自2012年以来,工业贷款平均增速不足服务业贷款平均增速的一半。从主要金融机构对工业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占比来看,工业占比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导致制造业融资能力低的影响因素众多。但从制造业自身来讲,制造业盈利低及其结构特征是造成金融机构放款意愿低的主要原因。传统制造业体量大的结构特征拉低了制造业融资规模。由于制造业这种产业结构特征,即便金融机构显著增加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但传统产业体量大、融资少的特点也将拉低制造业整体融资规模。
(二)高能耗行业比重偏高,中西部地区降耗压力大
2019年,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减煤替代和电能替代的推进,我国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成效。尽管能源消费增速总体有所回落,受环境保护、能源“双控”等政策影响,中西部地区仍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
(三)工业发展差异大,区域工业发展不均衡
当前中部地区工业增长较快,东北地区工业经济活力仍然不足,区域工业经济分化发展较为明显。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内部省市之间增速差异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内部增速差异相对较小。
三、202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及工业增速预测
(一)国外环境分析
受贸易局势紧张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经济下滑、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依旧黯淡。受内部和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主要经济体经济维持低速增长格局。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除日本外,其他经济体均出现增速明显回落现象。全球金融风险呈现趋势性上升态势。经贸冲突、地缘政治紧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问题也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等经济体升级经贸冲突将面临更多的报复性措施。而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国内环境分析
2019年三大需求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2018年全年。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我国出口承受较大压力。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旅游、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造成明显冲击。虽然多数行业和产品生产出现了下降态势,但民生保障行业特别是防疫物资生产增长较为显著。2月下旬以来,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工业生产呈现加快恢复态势。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但我国经济体量大、产业体系完整,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整体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突发事件的冲击而改变。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三大攻坚战”的最后攻关年,是各项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将进一步加力和聚焦,助力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工业增速预测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国内外多家机构对2020年中国GDP增长进行了预测。总体来看,国内机构对2020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较国外机构乐观。尽管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给中国工业经济的稳增长带来了较大挑战,加大了工业经济进一步下行压力,但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环境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以及各级政府为了稳增长而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综合来看,尽管2020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形势较为复杂,整体上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增长前景较好,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4%~5.8%的概率较大。
四、推动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需要平衡短期应对与中长期发展,一方面守住速度底线,通过扩需求特别是内需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好“六稳”工作,有序推进各地复工复产。一是因地制宜,靶向施策,明确不同区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具体措施。二是加强防护物资供应,努力保障已复工和准备复工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三是加大对重点行业和小微型企业帮扶力度。四是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
有效扩大内需,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稳定有效投资。二是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三是加快完善多元化出口市场结构。
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一是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力度,确保对非金融类企业和机关团体的贷款占比超过六成。二是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拓展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金融企业科技创新。三是激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和研发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快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级政府官员“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一是依托“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集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有序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三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多措并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一是发挥工业基础较好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引导形成跨区域工业园和重点产业经济带,促进区域间产业协同,推动区域工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高耗能产业空间布局,做好高耗能产业转移和承接。三是建立区域工业一体化体制机制,组建跨区域行业协会和发展联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整合共享政务信息系统,加快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营造更加便利的政务环境。二是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推动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有效扩大民间投资。三是加强和创新知识产权监管和执法保护,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待遇,营造整个社会依法依规营商办事的氛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当代财经》2020年05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闫琪/摘)
Tags:201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20年展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