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贴牌模式对厂商和贴牌商而言有利益也有风险,白酒企业该怎样认识贴牌模式?又该如何回避贴牌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合理的品牌战略结构?
两个贴牌案例引发的思考
此前,广东省工商部门检出五粮液旗下一款名为“自园春(特酿)”的产品酒精度等指标不合格。14年前的贴牌产品仍在出售,并被查出质量问题,旗下子品牌管理混乱、五粮液控制力缺失问题再次凸显。此前,五粮液在白酒界首创OEM贴牌扩张、买断经营的方式,在高、中、低端各个细分市场形成了众多子品牌。在高峰期的2002年,市场上曾有上百种不同档次标称“五粮液股份”生产的不同品牌产品,并为五粮液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是,这些数量众多的“超生”子品牌稀释了五粮液的高端品牌价值,拖累了五粮液的高端形象。
五粮液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10年前开始瘦身,提出“1+9+8”的品牌战略,即发展1个世界性品牌、9个全国性品牌和8个区域性品牌,并在2002年后削减了38个市场表现差的子品牌。近期,五粮液有关负责人表示,原有的品牌战略要调整:全国品牌不一定是9个,区域品牌也不一定是8个,会减少。然而,五粮液一方面在收缩贴牌产品,另一方面仍有新的贴牌产品出现。与茅台的品牌战略相比,五粮液现在的整体品牌发展策略仍显模糊。
另外,早在2006年,由泸州老窖牵头,以泸州600余家酒类生产企业为基础,采取市场化运作,实行OEM贴牌式生产,吸引全国各大酒类生产企业进入集中发展区共同发展。有专家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国内除少数大型名酒企业外,多数中小白酒企业都将走OEM贴牌式生产之路。OEM对于品牌商而言,可以节省上千万的建厂资金和在酿酒科技研究、生产人才培养方面的巨额支出;对于生产商,既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又可以从品牌商那里学习市场营销和品牌运作的经验。
通过上面两个案例,我们看到了白酒贴牌模式利与弊两个方面的现象。白酒贴牌模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对主品牌价值的透支、稀释和销量上的分流,但事实上,这种模式在将近二十年的质疑声中,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推动着市场整体业绩的跨越式增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
首先,强势名酒品牌的价值潜能仍需要通过多点布局形成规模渗透,打通多种形式的销售通道进行培植和释放。若强势白酒品牌的价值潜能只聚焦于核心主品牌上进行单点突破,而不是靠品牌集群的力量去共同推动,销售业绩增长的规模必将受到很大限制。可以说,众多白酒主品牌的品牌价值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贴牌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品牌族群共同的力量支撑起来的。
笔者曾经参与了西凤·华山论剑酒项目的前期策划,对西凤酒崛起的模式有过一些研究和思考。笔者以为,贴牌模式是推动西凤早期业绩成长的主要引擎。随着西凤6年、15年成为强势贴牌产品,继而成为西凤品牌的核心战略产品,激活了西凤主品牌的品牌势能,从而进一步带动了诸如西凤·华山论剑、红西凤等品牌族群的集体发展。今天百亿西凤战略蓝图的底气其实就是源自于贴牌模式的成功运作,通过多个贴牌产品的布局形成规模渗透的力量,共同推动西凤品牌价值的成长和潜能的释放。
其次,厂家在品牌战略的发展规划上,不断地进行总结、修正,规范贴牌模式的成长路径和方法,尽量减少品牌间伤害,重新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贴牌模式下的品牌体系在厂家整体品牌规划下,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品牌梯队。贴牌品牌必须要做好主品牌的陪衬角色,不能对主品牌形象、渠道、价格体系等产生负面冲击,厂家应尽量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内。
应该说,五粮液是贴牌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引起争论最多的核心焦点。尽管五粮液出现了上面案例所描述的品牌乱象,但五粮液近些年也意识到贴牌模式的负面效应造成的品牌管理上的混乱,开始在子品牌开发战略上作出调整,主要侧重在厂商联盟一体化和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两种模式上。
一方面,提高贴牌商进入品牌开发的壁垒,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开发规则优化品牌结构。从目标销量、资金、网络匹配程度、资源配置状况、品牌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创新等几个重点指标上进行考核评估,淘汰掉理念落后、资金实力弱和存在浑水摸鱼、打擦边球心理的贴牌商。另一方面,重点扶持像华泽集团、银基集团、粤强酒业集团、金榜题名集团等这样的超级品牌运营商,与其形成战略联盟一体化。对在贴牌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品牌,厂家根据企业品牌战略要求、贴牌产品市场运作情况和销量贡献程度,在合作的期限上有一个把控的时间限度。还有就是,贴牌模式下的品牌与主品牌五粮液的渠道、价格等方面一定要做好区隔,不能相互冲突,形成一个有效互补的品牌架构,贴牌产品的主要任务就是占领主品牌五粮液不能顾及到的细分市场和目标消费群体,为五粮液的品牌集群构建一个健康有效的防御壁垒。
最后,企业、经销商、资本和市场布局以及产品细分的战略需求决定了贴牌模式长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重新审视白酒贴牌模式
白酒贴牌模式正从粗放型经营管理阶段向品牌价值创新和商业模式升级并行驱动发展阶段迈进,厂家和贴牌商的角色定位将随之发生根本转变。
从上面三个方面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白酒贴牌模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从性质上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白酒贴牌模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粗放型经营管理阶段。也就是单纯以业绩为导向的结果模式,以关系资源为主导的产品和渠道的分化衍生模式,以及业外资本的跨界经营模式。在这个阶段,从厂商双方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获取到品牌和产品资源的占位,以利益驱动和销售业绩的成长为关键核心,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没有真正从品牌价值成长的角度去思考企业和品牌更长远的未来。
白酒贴牌模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可以讲是白酒贴牌模式的品牌战略营销时代,是品牌价值创新和商业模式升级并行驱动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厂家和贴牌商的角色定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贴牌模式下的产品成功晋阶于厂家的战略性品牌范畴,成为战略性的核心产品,由厂商共同打造品牌。比如,华致酒行的年份五粮液和以此品牌为核心的华致连锁酒行。二是针对消费需求环境的变化,厂家要及时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占领越来越细分的目标市场,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市场发展已成为必要的选择。厂家开始与超级品牌运营商进行资源整合,升级和创新商业模式,真正成为助推品牌价值成长的品牌战略联盟体。比如,西凤计划在2012年成立一个新公司,进行战略资源整合,由西凤厂家和贴牌商共同持股,把部分贴牌产品纳入到新公司的经营体系中。
由此笔者认为,现阶段白酒贴牌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以业绩为导向的结果模式,第二种是以关系资源为主导的产品和渠道的分化衍生模式,第三种是业外资本跨界经营模式,第四种是厂商品牌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第五种是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
参与各方的利益和风险
不管是哪一个阶段、哪一种类型的贴牌操作模式,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厂商双方都存在各自的利益和风险。
厂方的利益在于:第一,贴牌模式会成为厂家业绩增长和利润赢收的主要策略之一,是企业规模性增长的核心动力和主要捷径。第二,贴牌模式能够整合贴牌商的资本力量、市场网络资源和贴牌商所在市场的关系资源,通过贴牌商的管理平台和销售队伍弥补厂家能力不及、精力不够等短板。第三,通过贴牌模式的发展,可以扩大厂家的产能,实现低成本扩张,锁定更多有实力、有规模、有理念的核心经销商一起把企业和市场的盘子做稳、做大。第四,通过贴牌产品的市场运作,可以发现市场上的机会点,规避市场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看到厂家自身品牌战略发展方向的优劣势,探索和完善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第五,如果厂家品牌战略清晰,品牌格局规划合理,渠道价格管理规范,这种模式会对核心主品牌的价值成长起到正面的强化作用。
厂方的风险在于:第一,如果贴牌模式的规则出现漏洞或者某个环节控制不好、管理跟不上,很容易给品牌的发展造成隐患。在透支和稀释主品牌价值的同时,造成品牌管理体系的混乱、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会进一步弱化主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能力。第二,如果贴牌产品和主品牌的价格政策体系没有明显区隔,或者与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的主流接受价格带背离太远,很容易使贴牌产品成为问题产品,问题产品会直接冲击到主品牌渠道体系的稳定和品牌价值成长。第三,如果贴牌商市场运作不力,厂家支持政策达不到其要求,会产生破坏市场、砸价、窜货的行为,冲击和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第四,如果厂家缺少强势的核心品牌,只通过贴牌模式发展副品牌策略,一旦管控不力,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会存在很大的长期隐患。
贴牌商的利益在于:第一,成功实现了从单一经销商的身份到品牌运营主导地位的战略角色转换,使经销商企业品牌的价值得以倍增式成长。第二,在厂商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和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下,贴牌商与厂家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体现出行业价值的聚合力量。贴牌商不仅仅只是一个品牌运营商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厂家在品牌战略推广、市场布局规划、市场管控等多方面的职能,最终形成双赢局面。第三,通过贴牌模式,经销商可以构建一个有影响力和话语控制权的营销价值链,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下游分销体系,控制终端网络,左右上游的关键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贴牌商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疆界建立起自己最关键的核心资源:网络资源、管理资源和营销团队资源。
贴牌商的风险在于:第一,贴牌模式下的产品与厂家主品牌在品牌力、渠道、价格政策方面相比,没有主导优势,只有很少的相对优势,为贴牌产品的市场招商和市场的细化运作带来一定难度。第二,厂家的政策不稳定,厂家设置的渠道壁垒、品牌使用的限制措施等诸多因素,是贴牌产品普遍存在的隐忧,是不可把控的主要风险来源。第三,贴牌商的产品赢利能力不足,品牌号召力不像主品牌那么强势,来自同品牌间的众多厂家自有品牌和贴牌产品竞争冲击以及其他品牌竞品的挤压,很容易让贴牌商陷入经营陷阱。
对品牌和市场的不利影响
由于贴牌模式对厂商双方都存在利益和风险,如果不能在厂商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和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下达成一致的战略愿景和战略行动,贴牌模式的力量就会反作用于主品牌,出现以利益驱动为主的短期运作行为,这样就会对主品牌的价值成长、形象塑造和市场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如不能在厂商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和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下达成一致的愿景和行动,贴牌模式就会对品牌和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受品牌战略、销售业绩在每个阶段预期的成长规模,以及白酒企业核心管理决策者的心态问题等诸多因素影响,白酒企业对贴牌模式两个发展阶段和五种操作模式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运用——或按秩序出牌,或打破秩序去混合运用。不管用什么方式,结局只有一个:让企业获得规模性成长。但其带来的影响绝对会不一样。
除上文提到的一些负面影响之外,贴牌模式对品牌价值成长的影响还体现在:厂家贴牌产品的开发数量规模过多,没有一个正确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没有规划一个合理的渠道价格区隔体系,在不同的价格带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贴牌产品,会导致资源内耗,造成品牌价值贬损,人为地设置了品牌价值成长的障碍。贴牌模式对品牌形象塑造上的影响还体现在:贴牌产品规模过大,与主品牌抢夺品牌、渠道资源,直接侵蚀到了主品牌的形象。比如西凤酒,由于副品牌战略长期占主导地位,在后期市场管控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主品牌和副品牌之间的隶属关系,受到多个强势贴牌产品的冲击,导致西凤主品牌的形象地位一度处于弱势。此外,贴牌模式对市场管理的影响还体现在:贴牌产品直接冲击主品牌市场,导致渠道秩序混乱,价格体系的基础受到动摇。
构建合理的品牌战略结构
下面我们以陕西西凤酒集团的品牌管控模式为例,看一下西凤酒在建立和调整合理的品牌战略结构时的作法:
贴牌模式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主品牌的价值成长,确实是这样,西凤酒的裂变式增长是建立在初期的“淡化主品牌、强化副品牌”的品牌战略格局上的。这和五粮液、郎酒的贴牌模式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五粮液、郎酒的贴牌模式是以主品牌的价值驱动力量为主导,而西凤酒的贴牌模式则是以发展强势副品牌来带动主品牌的市场发展和价值成长。
西凤酒以这种品牌管控模式作为厂家重要的成长方式,因为管控上的漏洞,造成了厂家品牌根基不稳的隐患。西凤酒通过多点渗透形成了规模效应,以西凤6年、15年、西凤·华山论剑等为核心的强势副品牌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时西凤酒集团发现,西凤主品牌找不到一个成熟的核心价值品牌和核心主导产品与副品牌并行驱动发展。西凤酒集团的决策者绝对不希望看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西凤酒的决策者开始思考:在这样的品牌格局下,要想实现百亿西凤的战略蓝图阻碍重重。西凤酒2012年的品牌战略变革势在必行:
第一个变革是推行厂商战略联盟一体化模式,以品牌集群战略驱动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就是厂家与强势贴牌商共同出资构建全新的股份制品牌营销公司,把强势的贴牌产品资源整合到新的品牌营销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第二个变革是对西凤的“1369”产品战略结构进行调整,提出了把“凤香经典”作为战略核心主导产品,担当“1”的角色,聚焦资源进行重点打造。同时,确立了除凤香经典以外的其他战略主导产品,包括红西凤、西凤6年、西凤15年、西凤·华山论剑、国花瓷、西凤酒海原浆等。
我们看到,西凤酒集团在力求与时俱进地调整品牌管控模式,此次关于品牌战略上的变革,核心点在于“资源的聚焦整合”,通过资源聚焦驱动品牌价值成长,进而实现百亿西凤的战略梦想。
结束语
在中国的市场背景下,有着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有着越来越个性化和细分化的消费需求,白酒贴牌模式绝不会消失。只不过,在厂家品牌战略发展的不同阶段,贴牌模式在战略应用、市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会有所不同。对白酒厂家而言,对贴牌模式的运用把控到位能形成双赢局面,就打通了一条推动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捷径。反之,贴牌模式就是诱人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