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资产扶贫连续性,强化政府与社会、市场多元互动合作的资产贫困治理机制。鼓励贫困户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的原则,抱团人股参与企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最大限度释放贫困村贫困户的资产潜能,增加贫困户的资产收益。同时,要善于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农村资产要素,支持以土地、资源等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把发展红利装进群众腰包。通过创新扶贫模式,用好、用活扶贫资金,采取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农业企业与贫困户的联利机制,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个人创业乏力等方面的问题,实现贫困户投资、就业、收益多赢,让以往的“一次性”扶贫方式变成“细水长流”。资产扶贫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产业资本投资扶贫项目,这样才可以达到降低财政资金风险的目标。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参与,才能有效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出资困难的难题,实现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保障资产扶贫发展性,建立动态资产管理和实时监控平台。为了实现贫困户资产性收益的最大化和贫困地区与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强化,各地区需要对各类资产进行详细建档。关于股份划转、收益分红以及监督监管也需要特定的制度安排。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扶贫专业化管理,并通过运用多种资产管理与投资运营手段以及专项基金、专项债券等开发性金融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扶贫政策的叠加效应。为保障贫困户的股权收益,对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农业政策性保险、诚信体系建立和中介组织财务审计清算管理。将农业经营主体的种养业符合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纳人保险范围,若发生自然灾害和病害的,保险公司理赔资金优先用于股权分红。有不良信用情况的农业经营主体不再享受各种财政投入资金。贫困户在实现稳定脱贫之后,可以将扶贫股转为集体股,同时也可以授权给新的持有扶贫股的贫困户实现滚动使用。在收益保底机制的基础上,保证贫困户可以获得稳定收益。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强化资金管理、严格审批、财务公开,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以实现资产扶贫的“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和成效精准”等目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