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激励师生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一是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要培养学生努力掌握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需要的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和先进手段,老师必先不断提高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自觉性。“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非常不理想的状况。做好实践教学,必须先从教师做起。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社区建设的科学知识,为实践打下理论功底。学生在实践中,要融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工作和志愿服务中加入基层社会治理。要向学生加强社会治理技术的推广,包括社会治理过程中运用到的工具、方法和方案,尤其是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对社区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社会行为研究,增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处理基本社会事务的能力。二是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实践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师生共同制订实践计划,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实践记录,每周提交实践笔记,实践结束时提交实践报告。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许多案例和“闪光”思想及灵感、体悟是非常珍贵的,往往是平时积存的疑惑,把即时的心得体会不断地记录下来,及时进行加工处理,才可能集腋成裘,完成认识上的飞跃。指导老师按照实践表现、实践笔记、实践报告给出实践成绩,学生实践笔记、实践报告全部提交学院存档。专业实践结束后,学院组织举办实践报告分享会,为不同实践地点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三是优秀的实践成果可以代替毕业论文。学生接受过专业的实践训练,培养了扎实的基本技能,既能做深度的调查,又能写出材料。他们通过社会实践的训练,通常会建立起敏感的问题意识,能够把这些问题分解到可操作层面上去多途径地寻找支撑讨论分析的材料,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撰写实践报告的能力。从建立问题意识到完成报告,重视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上多元人才需求的贡献还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从中选取优秀的实践报告作为其毕业论文,并在毕业推荐中有适当倾斜。
4、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是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学校学院设立一定规模的资金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在工作中存在“上门跑断腿,说情磨破嘴”的情况,为居民排忧解难,但不少问题难以解决,并且费时、费力、费心,效果往往不佳。这种情况下,可以就学生在社区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去研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学生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对合理解决基层问题是一个贡献,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推进政社互动,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学校可以向街道办事处提出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程,以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实施公益创投等形式,通过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共同开展项目的方式,投入适当资金,在居家养老、扶贫助困等领域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培养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全程由专家学者带领学生参与其中,这对推进政府工作在社区层面的创新是一种实践,也为基层社区工作创新思维方式提供了支持。三是带领学生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居民是社区工作的资源,也是社区工作的归宿,他们既是开展社区工作的依靠对象,又是实现社区工作目标的受益群体,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参与热情,便于开展工作,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应本着热情和互动的原则,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集体性的,可以通过讲话、访问、电话交流、电子媒介等不同形式进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