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http://www.newdu.com 2018/3/8 辽宁日报 刘志彪 参加讨论

    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只有准确辨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才能完整地理解、把握四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才能有助于我们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这一关系的矛盾,目前主要表现在我国科技研究水平与世界的差距,要小于我国实体产业水平与世界的差距。产生这个矛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的科研指向与实体经济脱节,也可能是我们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如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对科学家从事科研成果产业化缺少支持等。科研与实体经济脱节是科研体制的老问题,主要表现在科研陷入自我循环,论文写完了、成果出来了、专利申请了,就完事大吉了,科技成果进不到实体经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让科研成果产业化,从而使科研成果按照市场规律服务于实体经济。但科研活动并非所有环节都能产业化,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钱变成知识,这是科学家的事情。第二个阶段是把知识变成钱,这是企业家的事情。这两者不能混淆,混淆了就没有办法制定清晰的鼓励政策。在第一个阶段,应该强调的是科研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但在第二个阶段,如果科研活动不能围绕产业化进行,那么经济的自我循环过程就会阻塞,就会出现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之间严重的不均衡。
    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失衡,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制造业“空洞化”,即金融发展过度而制造业逐步衰退。现阶段我国的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运转,进不到实体经济,同时实体经济本身产能过剩、杠杆太高、生产率低,不能创造出投资者满意的回报率,因而吸收不到足够的发展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实际上主要针对的就是有泡沫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企业的严重过剩产能以及沉重的负债水平,是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中央在实体经济领域坚决地去产能、去杠杆,使很多企业甩掉了沉重的债务包袱,经济正恢复生机和活力。虚拟经济领域出现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自我循环的现象,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资产荒”问题有直接关系。“资产荒”表现为居民巨大的投资理财需求对应着有限的资产供应,由此不断拉高资产价格,恶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追求财富的保值增值是生活水平提高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不能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是我国房地产领域货币流入过多、泡沫不断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均衡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的关系,一个重要的选择是不能打压金融,而是要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使其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可供投资理财的优质资产。
    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关系。这一关系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我们要振兴壮大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又难以获得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牌高校毕业生都不太愿意去实体经济领域就业,他们往往更愿意去证券、基金、银行等虚拟经济领域,或者去政府机构。这从个人选择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看,一个年轻人不愿就业或不看好的行业,是没有光明前途的。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错配,是我国振兴壮大实体经济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为吸引年轻人就业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年轻的技术工人是我国制造业的顶梁柱,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必须大幅度提高制造业中技术工人的待遇,实施首席技工制度,并鼓励其持有企业股份,与企业共命运、同成长。要真正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如果能让工匠过上有社会尊严、体面的生活,年轻人就自然会争学技术、争当工匠,实体经济就一定能振兴壮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