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着力点

http://www.newdu.com 2018/3/28 深圳特区报 刘洪一 参加讨论

    B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把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战略支点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社会治理着力点也在基层。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社会治理也涉及诸多领域,包括社会治安、社会事业、社会服务、基层治理、居民参与等等。相对于其他社会治理领域而言,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战略支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城乡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单元,是党执政的最基层细胞,也是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居所。基层治理的有效性,事关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也事关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党执政的稳定性。
    加强基层治理,必须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基层的重视带有“甩包袱”的属性,习惯于任务到基层、考核到基层、奖惩到基层,基层是成为各级部门下派任务和考核评价的“最末端”。许多基层领导人不堪重负,压力巨大。
    要探索基层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真正重视基层,就应该是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而不是单纯的任务、考核和责任下到基层。要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民生服务和管理权限下放到基层,让基层社区根据本地实情做好自我服务。要重视城乡社区领导人的培养和选用,选好社区的“当家人”。要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愿望和能力,扩大基层群众对于政府工作的建议权和评判权,构建下情上达的基层群众表达通道。
    C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把外来人口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核心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进行的“共建、共治、共享”。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就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核心就是维护好协调好利益相关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切最直接的利益关系,从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险、安全等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加大投入、补足短板、创新机制,优化服务。
    应当把外来人口纳入社会治理过程。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差距在拉大,人口流动也在加剧。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外来常住人口980.2万,北京为807.5万,深圳为806.32万,广州533.86万。外来人口在为城市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自然成为城市社会的治理主体。然而,相对于户籍人口而言,这些外来人口不仅在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存在一定差异,在社会治理领域也存在参与缺失的状况。一方面,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工作强度和主观意愿决定了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有限性。另一方面,现有社会治理机制也并没有较好地将外来人口纳入其中,内外有别的户籍制度、排斥性的福利体系和参与制度,阻碍着外来人口参与社区共同体的管理。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来自于平等参与和有效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要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出台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政策,摈弃陈旧的户籍观念,以及依附于户籍之上的社会保险、就业培训、福利待遇等制度,实现流动人口同享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要畅通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让他们与户籍居民一样能够参与到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活动等活动中来,尊重他们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着力点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