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产业经济 >> 汽车 >> 正文

“合资自主”今何在

http://www.newdu.com 2016/6/14 中国汽车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目前,自主品牌正全力向高端发展,很多产品的定位和技术应用已经超过了合资自主车型,未来这种趋势还会延续。而合资自主车型将沦为市场上最底层的产品。”——崔东树

  “不要再对这些曾经规划过的品牌抱有希望,它们不太会有实质性的进展。除了宝骏和启辰,其他合资自主品牌都已经沦为合资车企的‘鸡肋’,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都任由其自生自灭。按照这样的态势,一些合资自主品牌离退出历史舞台已经不远了。”——钟师

  朗世、领志、开利、天越、佳跃、首望、华骐,这一串的汽车品牌你听说过吗?知道它们属于哪一家车企吗?是中国血统还是外国身份?有没有见过他们的真车?

  这些品牌,恐怕连业内人士都对他们不太熟悉,更不用说普通消费者。记者问过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绝大多数都是一头雾水,表示从来没听说过,并反问记者:“你确定他们是汽车品牌?”

  这的确有些尴尬。

  那么,记者再举几个例子:理念、启辰、思铭、宝骏、之诺,这些品牌你是否想起来了?对,他们就是中国汽车历史上著名的“合资自主”品牌。(我们将合资企业推出的自主品牌称之为合资自主品牌。)其中,理念作为第一个合资自主品牌,于2008年4月诞生于广汽本田(当时还叫广州本田)。

  “合资自主”这个概念问世八年了,如今,这些品牌的生存情况又如何?它们的销量怎样?对合资企业提升市场份额的贡献有多大?还是不是合资企业的“掌中宝”?这些合资自主品牌后续还会推出新车型吗?合资中外双方对他们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特意到曾经推出合资自主品牌的企业去进行一番调查和寻访。发现只有启辰、宝骏、理念、思铭、朗世和领志这6个品牌参展,且除了启辰和宝骏,其他4个合资自主品牌的车型都被安排在展台的角落里展出,不管是思铭、理念S1、朗世还是领志i1,关注度都很低。随后,记者又致电相关车企要求采访合资自主品牌推出后的车型情况、市场表现以及企业对这些合资自主品牌未来的打算和规划。但是,记者的采访并不顺利,仅有4家企业正面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其他的企业均遮遮掩掩,不愿回答。而在谈及未来发展时,绝大多数品牌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车型规划。

  有些事情,我们必须面对。有些问题,我们必须反思。

  截止到发稿,综合记者了解到的12个合资自主品牌相关情况,其中部分品牌的销量大幅下滑,濒临退市。另有一些曾经规划过合资自主品牌的企业,已经将该项目无限期搁置。多款规划的新能源车型恐无疾而终。

  合资自主的传统车型日渐衰落

  作为首个成立的合资自主品牌,理念品牌的首款车型理念S1于2011年4月上市销售。理念S1是广汽本田基于老款思迪打造的一款三厢小型车,推出时的价格为6.78万~9.98万元。与当时合资品牌小型车普遍8万~12万元的售价相比,理念S1在价格上体现出一定的诚意,但尽管如此,它依然没有能够取得像样的成绩。

  今年4月,理念S1的销量为38辆,同比下滑86.3%,1~4月理念S1共销售1717辆。而在理念S1上市之初,基本上能够达到月销3000辆的水平。之后,理念S1的销量开始持续下滑。

  在理念品牌推出后的8年时间里,仅有理念S1一款车型征战市场,期间理念S1仅于2013年完成过一次改款,之后便再无动作。

  作为本田在华的另一家合资车企,东风本田在合资自主品牌方面的境遇与广汽本田相似。2011年的广州车展上,东风本田发布了自主品牌标识,其首款车型思铭同时亮相。2012年4月,思铭上市。思铭定位于紧凑型轿车,是基于第八代本田思域打造,上市时的价格为11.18万~11.98万元。

  今年4月,思铭的销量为168辆,同比下滑44%,1~4月思铭共销售755辆,月均销量不足200辆。而在上市初期,思铭的月销量能达到3000辆左右,之后便江河日下。

  去年,曾经传出过思铭已经停产,东风本田经销商开始清理库存车的消息。其实,即便如今思铭不停产,这款车型也很难再有作为,东风本田对其的态度也基本是放任不管。

  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无论是思铭还是理念,这两个本田旗下的合资自主品牌建立之初就目的不纯。几年前,中日两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关系比较紧张,日系合资车企感受到很大压力。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当时推出合资自主车型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缓解国人对日系品牌的负面情绪,借此稳定销量。而随着两国关系逐渐稳定,本田方面对合资自主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大幅减弱,而且与同为日系车企的日产相比,本田在技术方面的输入更加保守,因此其合资自主车型表现不佳,也属于正常现象。

  “在众多合资自主品牌中,宝骏和启辰的发展值得肯定,这是企业持续大力投入的结果,除了这两个品牌之外,其他合资自主品牌已经逐渐被市场抛弃,企业也不会为此再下功夫。”崔东树说。

  合资自主的新能源车型迟迟不见动静

  今年北京车展丰田汽车的展台两侧,分别停放着两款纯电动车型,其中一辆是一汽丰田的合资自主品牌——朗世,它的车门紧锁,并未向观众完全开放。

  记者向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经理姜君询问朗世的情况,他表示:“朗世2014年推出后,我们对其进行了谨慎的分析,认为它还尚不具备市场化条件,因此会重新进行开发,希望在2018年或2019年投放市场。”

  丰田展台另一侧展出的是广汽丰田的合资自主车型——领志i1。据记者了解,领志i1今年3月起开始了第一轮示范运行。领志i1是广汽丰田于2012年启动研发、去年年底下线的纯电动车型,现已进入了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推荐车型目录》,但具体何时推向市场,广汽丰田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据悉,领志i1正式推向市场前还会采用租赁方式运行一段时间。这让记者联想到了华晨宝马旗下的合资自主品牌之诺,首款车型之诺1E自推出以来就采取了租赁的商业模式。之诺项目实施副总裁朱彤告诉记者,之诺品牌的下一款车型正在研发中,但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尚无定论。

  无论是之诺、领志还是朗世,其车型推进速度都略显缓慢,似乎与目前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有些不符。但要是与一些扑朔迷离的品牌和车型相比,这三个品牌尚能给我们一些希望。

  2013年10月,一汽-大众开利首次亮相,有消息称,开利将成为一汽-大众合资自主品牌下的首款电动车,但至今这款车也没有明确的规划。2011年,上汽大众曾注册过“天越”品牌,有消息称一款基于朗逸开发的纯电动车将作为天越品牌的首款车型投放市场。为了解天越品牌的进展,记者近期联系了上汽大众的相关负责人,但却没有得到确切消息。2014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第260批新车目录中,长安福特佳跃品牌电动车信息出现在内,有猜测称长安福特的合资自主品牌将就此诞生,但如今佳跃品牌却音信全无。2011年11月,北京现代发布了其合资自主品牌首望,首望品牌的首款电动车也进入了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3批)。但近期,北京现代的相关负责人却称,首望电动车暂无明确的量产计划。2013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东风悦达起亚合资自主品牌“华骐”的首款电动概念车亮相,当时有消息称这款车将于2015年量产,但如今的情况是,华骐品牌的量产计划并未向前推进。

  “怪胎”是如何诞生的

  如果能够想到是如今的境遇,不知道几年前政府有关部门还会不会推动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

  历史无法假设,历史只能回首。

  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09-2011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将“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明确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并写明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支持联合开发的表述,就是暗指支持合资企业推出合资自主品牌。

  “毫无疑问,合资自主品牌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孕育而生的。2009年前后,我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销量快速增长,但合资车企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自主车企的生存状况相对较差,在核心技术上难有突破。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针对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质疑声四起,认为‘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发展思路宣告失败。彼时,政府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在合资企业中推出合资自主品牌,使中方向外方多学一些真东西,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告诉记者。

  业内专家杜芳慈却认为,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最开始对于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并没有那么积极,原因是推出一个新品牌需要投入很多,而新品牌想要立足市场却很难。对于外方来说,已经有自己的品牌了,没有必要再帮助中方推出一个新品牌,况且还要拿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对于中方来说,当然希望能通过打造合资自主品牌掌握更多车型开发技术,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中方在合资公司中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至于外方能为合资自主品牌贡献出多大力量,品牌能否长大成人,中方可能并不抱什么期望。日后,那些嫁接在合资自主品牌上的过时陈旧的车型就是明证。

  那么,合资自主品牌大规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记者多方了解,分析认为,对合资企业异地建厂的一些“特殊要求”或许是直接的推动力。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指明了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要求各地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合理控制新增汽车产能,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作为重点。促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要注重自主开发产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这番表述,让很多业内人士判断,政府部门对合资企业异地建厂提出两点具体要求,即必须推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为此,记者向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装备处处长吴卫了解是否存在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时,吴卫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称“合资自主品牌的出现是企业行为。”

  尽管政府部门不予直接回应,但从一些项目的审批过程中,记者发现“不成为的规定”似乎起到了作用。2010年6月,一汽-大众广东项目签约仪式在广东佛山举行,规划在佛山建立产能为30万辆的新工厂。

  但佛山工厂的审批似乎遇到了阻碍,直到2011年5月,工信部《新车产品目录》中出现了一汽-大众的全新品牌“开利”。作为企业规划的合资自主品牌,开利首款车型的产品代号为FV 7002,是一款纯电动车。

  开利出现后,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审批有了新的进展。同年6月,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获批,这似乎印证了只有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型,合资企业才能在异地建厂的猜测。

  佛山工厂获批后,一汽-大众的合资自主品牌开利却不见了踪影。近期,记者致电一汽-大众公关负责人,却没有得到开利车型的具体规划。

  未来何去何从

  像开利这样,只存在于《新车产品目录中》中的合资自主品牌还有很多,天越、佳跃、首望、华骐这些规划过新能源汽车的合资自主品牌均是如此。

  “不要再对这些曾经规划过的品牌抱有希望,它们不太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了。”钟师说。

  至今,合资自主品牌诞生已8年有余。8年来,国内汽车行业、汽车市场经历了风风雨雨,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业内对合资自主品牌的争论却从其诞生那一刻就一直存在。

  其中,以政府有关部门和大集团为代表的观点是,合资企业的股东双方共同投资,共建品牌是合理的行为。

  另一种观点是,中国汽车业之前搞合资是为了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事实证明合资达不到这个目的,想靠合资自主实现也几乎不可能。

  记者不想评论这两种观点的对与错,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当年政策推动合资自主品牌发展,是出于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的,如今政策的目的达到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近两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高速增长。为打开市场局面,政府在消费环节上给予了补贴。合资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与自主品牌一样,同样能够享受政府补贴。

  但这并没有让合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提速。杜芳慈认为,对于合资车企中的外方而言,他们并不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符合了市场化条件,电池的技术水平、配套设施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外方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水平也要高于自主车企,因此他们不着急,会等到市场成熟后再推出车型。”杜芳慈说。

  由此看来,指望合资自主品牌能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助力,有些不现实。而在传统车领域,曾经憧憬从合资自主车型的联合开发中,提升核心技术能力的想法也化为泡影。

  现存的合资自主车型基本局限于中低端市场,且均是基于外资品牌老旧车型改造而来,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杜芳慈告诉记者:“如今看来,想通过合资自主项目学到核心技术有些不切实际,即便是共同开发,外方对核心技术的掌控依然很严。”

  “外方不可能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应用到合资自主车型中,就如广汽丰田推出的领志i1,要是拥有丰田的核心技术,应该推出混合动力车型而不是纯电动车型。”崔东树说,“目前,自主品牌正全力向高端发展,很多产品的定位和技术应用已经超过了合资自主车型,未来这种趋势还会延续。而合资自主车型将沦为市场上最底层的产品。”所谓的底层产品,可以理解为技术含量低,品牌溢价能力不高,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车型。

  对于合资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接受采访的几乎无人看好。记者从采访中也察觉到,合资车企对合资自主品牌的重视程度不足,也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规划。“除了宝骏和启辰,其他合资自主品牌都已经沦为合资车企的‘鸡肋’,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都任由其自生自灭。按照这样的态势,一些合资自主品牌离退出历史舞台已经不远了。”钟师说。(岳鹏)

Tags:“合资自主”今何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