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势看,汽车行业正处在移动互联和新能源驱动的变革时代,中国汽车产业除了这两股力量的冲击之外,还有一个优胜劣汰的淘汰阶段。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浑水摸鱼了,但自己却没感觉,这潭水其实是清的。
有人觉得,中国汽车市场上有全球最多的品牌,有最多的汽车厂,有最大的销量,而且还处于增长状态。因此,现在涉足,再加上些新能源、移动互联的概念,岂不正好形成对那些行将灭亡的汽车企业的替代,再说得好听点,是对传统汽车产业的颠覆。其实,这步棋真的看假了。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车企的优胜劣汰正在推进中。从整个产品结构看,目前轿车A级车市场的自主品牌越来越少,A0级、A00级几乎没有了。这些品牌去哪了?都转移到高速增长的SUV市场去了,与其说是主动转移,不如客观地称之为败走。如今SUV市场上几个领军品牌已经比较明显,或者说,集中度正在向少数企业和品牌聚拢。就趋势而言,未来3~5年内,SUV市场中的一批自主品牌将消失,或者转移到MPV市场。即,那些走低端路线的品牌将被逐步赶出市场,因为消费升级了,因为日益提高的成本容不得低端产品生存。汽车这潭水一点都不浑,走势相当清晰,只是外行看不清。
再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乱堪称有史以来之最,没有之一。低水平、低价格、低质量产品层出不穷,目的就是赚取国家补贴。随着合资车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这种打破脑袋往里挤的乱象,必将转化为新一轮挤出效应,一大批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被淘汰。这里面,一部分是被挤出去的,另有一部分是主动撤出,因为他们已经从政府补贴中捞足了油水,因为他们是投机商。这个规律,已经被中国传统汽车30年的发展历史所证实。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潭水也不浑,历史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有人认为可以浑水摸鱼。
再看汽车智能化,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个新生事物,因此可以颠覆汽车产业,并高举起互联网造车的大旗。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欧盟就已经制定了标准,逐步构建智能城市、智能汽车这个社会体系。车企早已经把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商链接在一起了,包括销售数据、定制生产、零部件采购价格、质量标准、制造标准、供应时间、售后服务标准、配件供应、信息共享等等,全部都连在一起,形成了完备的内网体系。目前公众所见到的社会化互联网的功能,在内网早就实现了,和工业4.0只是半步之遥,甚至已经实现了工业4.0,企业间的差距旨在数字化的程度上。智能汽车绝不是把百度地图、大众点评、音乐频道等接入那么简单。一些数字化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完全知道每辆车的用户通常在什么环境下用车,平时几个人坐车,用户大数据已经细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但是,注重干实事的传统车企从来没有拿出来炫耀,更不屑于以此吸引风投。“生态圈”的概念早已在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稳步地推进,这确实是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但谈不上冲击,而是传统车企主动将这些新思想融入其中。去年奔驰推出的F015概念车,其实牵涉到的就是智能城市的概念,是个大“生态圈”的概念,汽车只是智能城市中的一个终端而已;今年宝马提出的“生态圈”的概念,完整地诠释了数字化汽车生活的概念,以及宝马集团旗下所有品牌转型的方向。前不久,连北汽都提出了同样的概念。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美国就在搞了,十多年前,一汽的红旗就实现了无人驾驶。有人误认为汽车行业故步自封,其实是因为汽车行业有严格的安全标准,厂家没有将这种技术应用到量产车上。在数字化方面,企业一点都不晕,一直在稳步地推进这,这个推进是由内而外、由简入繁地推进,是新概念、新理念融合的过程,是提升的过程,而不是谁打到谁的问题。行业这潭水一点都不浑,只是圈外的人不知道圈里的人在忙些什么而已。
如今,有人手里拿着阅读汽车新闻的读者数据、有的拿着手机用户的数据、有人拿着电视机用户的数据、拿着车主使用地图的数据,居然声称“大数据指导造车”、“互联网造车”、“自动驾驶”,真是把汽车行业看成对互联网一无所知的“棒槌”了。
很多投资人对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成功的秘诀概括为,传统产业靠的是市场驱动,而互联网靠的是资本驱动。其实,互联网也是市场驱动。例如BAT的成功,人们认为是资本的力量。但却忽视了BAT是打破了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因为这个颠覆而产生了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此时在资本的推动下,BAT获得了成功。请问,“互联网造车”打破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哪个环节?不是所有的点击率都能称之为“眼球经济”,这两个概念不能划等号,点击率如果无法转化为商业模式,那就不是眼球经济,最终一定被逐利的资本所抛弃。这潭水浑吗?很清澈,只是一些逐利者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由此,我们再回看汽车市场,汽车市场已经杀到血流成河了,而且是一群精明到不能再精明的人在厮杀。有的“人”已经到了垂死的状态,只是流着鲜血还在高喊着:“我很坚强,我还能继续厮杀”。而外行却没有看出其中的强者与即将死去的,数数人头便视之为“繁荣”,这哪里是蓝海,分明是红海。戴上利益的有色眼镜,其效果和色盲差不多。拿着“概念”、“理念”圈钱可以,圈到的一定是带着有色眼镜者的钱,不带有色眼镜的人看的不是“概念”、“理念”,而是“概念”、“理念”背后真实的市场,看的是能否变成真金白银的利润。
汽车这潭水一点都不浑,在这里“摸鱼”风险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