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舆论中,“形象工程”一直备受批评:耗费大量资源,得到的是不切实际的效果,甚至是负面效果。不过,在汽车行业,同样有一些厂家,热心于打造一两款不同于自身产品阵容的车型,以期“塑造品牌新形象”。而这样做的结果,便是造就了汽车行业的一系列“形象工程”,在这方面,自主品牌犯过错误,而东风日产的新车西玛,虽然打出了“为形象不为销量”的口号,却无法掩盖其产品表现不佳的事实,而不被市场接受的产品也无法为东风日产带来更好的形象。
西玛月销39辆 新车撤出展厅
随着9月汽车销量的公布,东风日产西玛继续刷新着自己销量的下限。继8月份跌破100辆之后,9月西玛销量继续“自由落体”,月销仅有39辆。这款东风日产倾力打造的高端运动车型,已经被市场边缘化。
实际上,东风日产原本对西玛是抱有很高期待的。公开报道显示,在西玛上市之初,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陈昊曾表示:“我们希望西玛能成为运动型B级车市场的领导者。”显然,月销39辆,6个月销量不足对手1个月销量的西玛,是无法“领导”市场的。
相比之下,日方设计师可能对西玛的命运看得更清楚一些。日产汽车公司总设计师青木护就曾表示:“对于西玛,我们并不要求它的销量要和天籁一样那么好。”
即便西玛真如其所言,只为形象不求销量,从本报记者的实地探访来看,西玛也未必能够承担起改变日产品牌形象的重任。由于销量过低,东风日产经销商对西玛并不感冒,更愿意把资源留给热销车型。在一家东风日产4S店,本报记者看到,“塑造日产的新形象”的西玛连店内展位都得不到,只能在4S店的停车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来买西玛?那您得跟我去停车场,展厅里没有车。”位于北京城东某东风日产4S店内销售人员将记者带到了4S店外停车场,并指着停车场里的一辆白色车说道。
看车不让进店的情况记者还是头一次碰到,在询问销售人员后得知,由于西玛不走量,来看车的消费者少,所以店里把新车放在了停车场,以便为其他热销车型腾出摆放的位置。这位销售人员还坦言,西玛是新车,了解它的人并不多,销量更少。为了不积压库存,4S店只留了这一台顶配的西玛,如果来购买其他配置的车型必须提前订车,而且为了防止客户逃单,还需要先交纳1万元的定金。
而且类似的情况不止发生在这一家店内,京城多家东风日产4S店,都只留一辆西玛展车,在北京城西一家4S店,销售人员还透露:“展车卖完应该就先不进车了,要看有没有订单,毕竟选择西玛的人不多,不能把车砸手里,车多放一天店里就要多交一份钱,而且也要把展厅的位置腾给好卖的车型。”
其实经销商店除了不愿意进车外,销售人员本人对于卖西玛的兴趣也不大,在记者走访第一家店的时,销售就曾不经意的提到:“您买这车我不挣钱啊。”随后记者从该销售口中得知,厂家对于西玛走量并不是很看重,因此店里对卖西玛后给销售的提成并不多,因而销售人员对卖西玛的兴趣和信心也就不大。
形象工程 为掩盖产品失败?
众所周知,日产在大众心中的定位一直是稳重、实用的经济车型,而东风日产推出西玛,正是为了改变原有的品牌认知,塑造一个“运动、豪华”的品牌形象。
不过,西玛显然难当此任。
西玛是天籁的姐妹车型,但主打的是运动和豪华路线,和天籁的定位截然不同。但从技术上看,这款主打运动的车型,仍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37kW,峰值扭矩234N·m,这款2016年刚刚上市的新车,发动机参数甚至不如2012年的丰田锐志的同排量发动机,更比不上如今普遍采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反应在0-100公里加速数据上,更显出西玛的“名不副实”:西玛顶配车型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9.6秒,而主打舒适的天籁两驱顶配车型,百公里加速时间也不过9.7秒,二者只有0.1秒的差距。“老将”丰田锐志的成绩是9秒,搭载了2.0T发动机的大众CC则只需7.9秒。所以,西玛所谓的“运动形象”只是日产自己营造的假象罢了。
从定价上看,西玛三款车的价格相当于天籁的高配车型,但相比价格相近的天籁,主打豪华的西玛,配置上并不占优势,某些舒适性配置甚至还不如同价位的天籁。西玛的车身更长更宽更低矮,对乘坐空间影响最直接的轴距数据,却与天籁完全相同。不仅如此,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天籁还有2万的优惠,这让在竞争上本身就不占优势的西玛在优惠程度上也占不到便宜,较高的售价也成为阻碍一部分人选择西玛的重要因素。毕竟在20万-30万的价格区间的消费群体,很多对运动并不感冒。大多购车都是出于对家庭、商务等方面的考虑,直接导致西玛不受待见。在中型车市场,月销量靠前的有帕萨特、雅阁、迈腾等车型,有明确的定位,也有相当的受众,相比西玛舒适与运动的模棱两可,更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这也就逐渐形成了西玛和天籁此消彼长的状况。毕竟从9月销量上就可以看出,只有7000辆左右的天籁和月销过万的迈腾、雅阁相比都有一定差距,何况定位不清的西玛。宣传力度过小也导致了消费者对西玛的认识不够,其实在上市之初日产也是对西玛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还曾为西玛举办了拉风体验营。但相比日产其他车型的宣传,西玛就少之又少了最近更是没有宣传,店内销售告诉记者:“现在店里不会给西玛单独办活动,一般都是楼兰有活动的时候带上西玛一起。”
无论“运动”还是“豪华”,西玛都未能给东风日产带来品牌形象上的突破,反而成了市场的弃儿。数据显示,4月底上市的西玛,只在当月实现了1158辆的销量,之后5个月,销量即断崖式下跌:5月331辆、6月190辆……到9月,只剩39辆,累计1894辆,半年销量还不如大众CC或者本田思铂睿一个月的销量。
这样的表现已经无法用“市场需要时间来接受一款新车”来解释,相反,人们看到的是西玛越卖越少,结合本报记者从4S店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西玛不但被市场所弃,而且也得不到厂家和经销商的重视,结果只能是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既不能贡献销量,也没带来品牌形象的改变。
所以,所以,无论东风日产如何将西玛树立为“形象工程”,都无法掩盖这款车型本身的失败。
自主品牌 当引以为戒
在自主品牌SUV中,上汽荣威RX5是当下风头正盛的一款,9月销量超过13000辆。不过,在RX5风光之时,当年要为荣威品牌实现“向上突围”的中高级车荣威950,正惨淡经营。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荣威950销量为883辆,月均不足百辆。即便是算上新上市的e950,今年以来的销量也只有3800辆左右。
荣威950上市之初,被赋予了“引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率先进入B+级中高端市场”的重任,并被誉为“自主品牌逆境中突围的经典车型”。但市场的反应已经证明,荣威950确实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因为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荣威950只能在市场的边缘徘徊。
相反,入门价格不到10万元的荣威RX5,以及下探至7万元区间的荣威360,共同贡献了当下荣威过半的销量。这才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荣威的品牌形象。
如果说2012年上市的荣威950是在为自主品牌的高端路线“探路”,那么江淮在推出中高端车型A60时,似乎并没有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国家质检总局官网日前发布的一则召回信息显示:江淮汽车决定,自2016年10月10日起,召回2015年10月23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瑞风A60普通乘用车,共计999辆。实际上,江淮瑞风A60虽然已经在4月的北京车展期间下线,却迟迟没有迎来上市,反而赶上了召回。
瑞风A60定位中高级轿车,与奥迪A6相近,将成为江淮的旗舰车型。有媒体认为,江淮打造瑞风A60,以及相应的为之配备全新的盾型标识,主要目的还在于想借此弥补自身在中高端市场的形象短板,进而逐步除去消费者心目中“低端化”的品牌印象。
但江淮毕竟比不上上汽的家大业大。数据显示,江淮品牌的增长还是依赖SUV的热销,在轿车领域并无深厚积累,前9个月江淮的轿车销量仅为1.81万辆,同比下滑35.46%。新车下线却迟迟不能上市,未上市即迎来召回,都表明江淮在打造瑞风A60时的仓促、勉强甚至是力不从心。
与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利在并购沃尔沃之后的“品牌向上”。吉利在2010年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但在2015年才正式推出了采用沃尔沃技术的博瑞轿车,最低12万的定价策略也表明,吉利并不急于向中高端市场挺进,而是采取了渐进的打法。今年前9个月,博瑞销量超过3.6万辆,月均稳定在4000辆左右,虽然尚无力挑战合资车,却也站稳了脚跟。
无论是上汽荣威还是江淮,在中高端车型上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自主品牌也必将突入中高端市场。但是,如果不顾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口碑,为了所谓的提升品牌形象而强行上马中高端车项目,最后的结局,或者如荣威950被市场边缘化,或者像瑞风A60这般“难产”,但都是一样的“形象工程”。对于并不富裕的自主品牌而言,在这些“形象工程”上大笔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如果用在更切合实际的项目上,应当会产生更好的效益。
记者手记
正如所有的“形象工程”一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带来的除了浪费,便是对决策失当的质疑。一款新车型的推出,从设计草图到生产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一款车只是追求品牌新形象的塑造而没有销量的回报,无疑是人力财力的双重浪费,毕竟销量才是硬性指标,造车不为赚钱说出来也很难让人相信。换而言之,没有销量的支撑的新车型也很难进入大众的视野,从而如何树立新的品牌形象?推出一款不为走量的车型,不设置销量目标没有销量压力,只能是看做厂家卖不好车的借口。
一个品牌的形象如何,是由消费者决定的,而非厂家的一厢情愿;而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取决于厂家长期形成的产品风格,而非一两款专门打造的产品。无论是某些合资品牌对运动、豪华的追求,还是自主品牌对高端的向往,最终还是要靠长期的技术与品牌的积累,不可能靠一款产品,一蹴而就。违背市场意志,强行上马的产品只会带来失败,而失败的产品永远无法给品牌带来正面的形象。
如果说某些自主品牌在高端车型上的失败,尚可以认为是某种情怀的支撑,那么,作为一家老牌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的“形象工程”则是彻底的决策失误。从“跌跌不休”的销量可以看出,西玛并不能给东风日产带来更多的正面形象,反而暴露了其前期产品规划、全程的宣传推广以及后期的商务政策支持上的全面失误。
“不求销量只求形象”,也许只是东风日产对西玛失败的掩盖,但这恰恰欲盖弥彰:一款销量微乎其微、连经销商展厅都进不得、消费者几乎见不到的车型,如何给日产带来正面的形象?(刘晓梦 杨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