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产业经济 >> 汽车 >> 正文

李伟利:2016车市超预期 明年就看购置税

http://www.newdu.com 2016/11/11 不详 佚名 参加讨论

  李伟利表示,2016年汽车市场实现超预期增长,主要是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所致。今年四季度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将达到676万辆,全年市场能达到2235万辆,同比增长14%。由此,整体汽车市场全年销量将达到2770万辆。

  而2017年车市发展趋势将主要取决于政策如何调整。如果政策延续,2017年乘用车增速将为9.0%,销量规模为2436万辆;政策半退,增速为4.4%,销量规模将达2334万辆;政策全退,则为零增长,销量规模达到2236万辆的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制造业处处长李伟利发表演讲

  11月9日-11日,“2016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在珠海举行。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制造业处处长李伟利就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形势展开分析与展望。

  李伟利表示,2016年汽车市场实现超预期增长,主要是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所致。2017年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政策如何调整。

  2016车市超预期 购置税政策为主因

  今年1-9月,汽车内需销量1948.5万辆,同比增速12.2%。车市跑赢GDP,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乘用车市场。1-9月,乘用车市场增速15.8%,销量规模达1559.1万辆,对整个汽车市场增长贡献度超过100%,成为了继上一轮车市鼓励政策(2009年-2010年)淡出以来的次高水平。

  同时,今年的增长与此前相比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2011年-2015年数据显示,汽车市场的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还包括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今年的市场增长动力则来源于经济增长以及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其中,购置税政策为主要影响因素。

  从车型结构来看更为清晰,2015年三季度,1.6升及以下车型销量同比增长2.0%,而1.6升以上车型则为负增长(-2.7%)。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后,2015年四季度,1.6升及以下车型销量同比增速旋即提升至24.3%,1.6升以上车型则较为稳定。

  今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今年前三季度,1.6升及以下车型销售增幅达到25.3%,1.6升以上的市场增长只有1.5%,充分展现出政策对于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四季度将创历史新高 明年走势取决政策

  据李伟利预测,今年四季度,市场仍将保持良好态势,销量甚至将创历史新高。由于面临年底到期退出,2016年购置税政策的拉动力在9月开始明显增强。虽达不到2009年下半年的政策效果,但也将起到不小的作用。

  总体判断,2016年四季度乘用车市场销量将达到676万辆,全年市场能达到2235万辆,同比增长14%。由此,整体汽车市场全年销量将达到2770万辆,相当于德、日、美三国销量之和(2016年预测销量2626万辆),更相当于世界汽车销量排名5-20名的15个国家的总销量(2016年预测销量2716万辆)。

  李伟利介绍,对于2017年市场的预测,需从发展规律、经济增长、政策与环境三个方面予以考虑。

  发展规律,即乘用车市场长期潜在增长率。目前的研究结论表明,未来10年,乘用车市场大部分时间段将保持中速发展。具体而言,“十三五”期间,增长率大概相当于GDP增速的1-1.3倍,风险较小。“十四五”期间,乘用车增速将略低于GDP增速,有一定风险。

  从经济形势来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与惯性依然较大,预计2017年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6.6%,略低于今年。

  政策方面则是明年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当前,购置税政策共有三个方向,即取消、延续,以及半退(减半再减半)。

  如果政策取消,其2016年全年的销量拉动力将达到194万辆,而这势必对2017年市场造成透支,使得2017年政策的拉动力为-40万辆。半退的情况下,2017年政策拉动力则为65万辆。政策延续,2017年拉动力则为170万辆。

  对于实际销量而言,政策延续,2017年乘用车增速将为9.0%,销量规模为2436万辆;政策半退,增速为4.4%,销量规模将达2334万辆;政策全退,则为零增长,销量规模达到2236万辆的水平。(中国经济网 记者郭涛)

    相关阅读

    新车、二手车齐上量 汽车流通行业持续向好

Tags:李伟利2016车市超预期,明年就看购置税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