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火爆的时候,共享汽车也在一些城市出现了,显然是打算在“共享经济”里分一杯羹。不过,共享汽车遭遇的瓶颈更多,发展起来困难更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超过370家,但有车队运营的只有100多家,规模超过1000辆的“两只手数得过来”。共享汽车客户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有的拿走加油卡,有的交通违法拒绝接受处理,还有的拿走车内坐垫。
一些共享汽车企业出师未捷身先死,主要原因就是亏损,有的甚至一个月就亏掉200万元。
共享经济确实是个筐,但并不是什么都能往里装。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只有一字之差,目的也都是解决出行难题,但它们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异的。所以,简单地觉得有前景,就盲目地创业、融资,肯定会被市场颠覆,要想顺利地赚到钱,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首要的问题,在于汽车的操作比自行车的操作要复杂得多,这就使得一部分人群放弃使用。人们喜欢用共享单车,是因为简便、迅捷,成本低还能锻炼身体。可这些优势,在汽车上就不存在。一个客户要使用共享汽车,在使用结束后还车,除了要把车停在指定停车场,还需要拍照展示车的内部与外观无损。这种必需且繁琐的程序,当然会抵消共享的顺畅感。
共享汽车的成本高、门槛高,损失一辆可能就意味着一个月的利润打水漂。饶是如此,它们目前也只能以低端车为主体,这就将高收入人群排除在外。低收入人群也不会将其列入选择。而中等收入人群可选择的出行手段很多,出租车、代驾、自驾,都比共享汽车来得便捷。所以,貌似广阔的市场,实际上还是非常狭小的。
目前对共享汽车热情高涨的,是科技公司、汽车企业以及部分投资商,但这些人全都属于“卖方”,一头热算不得真“买卖”。
当然,以上这些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具备消费能力的中心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极大,基本上处于超饱和状态。如果再成千上万辆地投入共享汽车,其占用的道路资源、停车面积以及其他问题,都比共享单车要大得多,这不可能不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制约。
此外,环保也是值得考虑的关键点。尽管共享汽车基本是电动车,有着环保的诉求,但再怎么说,汽车也没有自行车更环保。
以上种种,都说明共享汽车的思路,还有着许多先天不足。现在就把汽车拿来共享,有点超现实。置身其中的企业、人员,都不应该急躁,而是要更仔细地斟酌,好好地研究一下市场。这并不是全面地否定共享汽车,只不过它的出现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时间点——在技术更加成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