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车企业已经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股比放开或者合资政策解禁,给商用车行业带来的冲击将明显小于乘用车市场。而两年的股比放开过渡期和五年的合资企业数量限制解除过渡期,都将促进市场、企业更加成熟,在2020年以及2022年来到之际,商用车市场或将以较为平静的态势进入新的阶段。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消息称,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目前,国内有东风、上汽、江铃、福田、广汽和四川南骏等商用车企业,与沃尔沃、依维柯、福特、戴姆勒、日野、现代和康明斯等外资企业设立了合资企业。上述合资企业在重型、轻型商用车,以及发动机等方面推出了合资后的产品,这些产品均在业内具有相应的市场地位。同时,通过多年发展,合资企业引进、消化外资企业技术成果显著,纷纷推出了建立在引进外资企业最新技术基础上的,更加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2017年商用车行业呈现火爆的局面,商用车销量416.06万辆,同比增长13.95%,增幅高于汽车全行业增幅十个百分点,对全行业的拉动效果明显。同时,国内商用车行业正快速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用户的用车理念和选车理念也更加理性、成熟、专业。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在市场体量和发展速度上,均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在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过后发现,业界的观点集中于对于商用车行业,股比开放等政策影响甚微,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
首要原因是从全行业角度看,各车型细分市场中,均由国内品牌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虽然在较为小众的高端用车市场,进口品牌确实具有一定的产品优势。然而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且已初见成效,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产品,已在高端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外资企业如果今后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销量不一定能达到“预期”。
第二个因素是目前国内商用车企业中,合资企业的产品多数为拥有外资技术的“中国品牌”,且在合资企业成立之初就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车辆主要零部件的配套供应商多为中国企业,具有完整的、高水平的配套供应体系,外资在这方面的技术实力差距正在被缩小。股比放开的政策实施后,外资企业增资或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的意义不大,“意愿”不强。
商用车行业具有“经济发展晴雨表”之称,由于距离大众视野较远,产业发展状况关注度较低,然而当相关政策出现变化时不难发现,中国商用车企业已经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开放政策给商用车行业带来的冲击将明显小于乘用车市场。
两年的股比放开过渡期和五年的合资企业数量限制解除过渡期,都将促进市场、企业更加成熟,在2020年以及2022年来到之际,商用车市场或将以较为平静的态势进入新的阶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马瀚明)
相关阅读:
财经类汽车主编:全面放开“三步走” 5年过渡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