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整个汽车产业就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走特斯拉的高端车型路线,原因在于特斯拉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有标杆可参照。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从中低端车型入手,自下往上走,符合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否则死路一条。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一个参照的是既有的成功案例,另外一个参照的是过去自主品牌的成长历史。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产品战略的选择,不在于生产的是高端车型还是中低端车型,而是对技术和产品是否有高要求,是否把心思踏踏实实用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打磨之上。
不得不说,我国汽车企业生产的相当数量的电动汽车产品没有做到精益求精,特别是为了谋求“补贴”,大干快上地推出一些为补贴而不为市场的产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曾对这种现象有着一番到位的描述:企业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大量的低端产品充斥市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隐现,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在财政政策不断退坡直至退出的情况下,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总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爬坡过槛的阶段。
如今,随着补贴门槛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产品的需求升级,这些低端产品终于泥沙俱下,暴露了自己羸弱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微型电动汽车领域,甚至让不少消费者把微型电动汽车直接等同于老年代步车,这不得不让新能源汽车企业感到尴尬。
低质低价的微型电动汽车根本代表不了汽车企业的造车水准,劣币终将会被良币所代替,而当下恰是最好的时机。
目前,随着新造车运动趋于理性,泡沫正在不断被挤出,能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正在脱颖而出,而产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逐步被淘汰出局,市场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此外,补贴终有退坡时,而且已经进入倒计时,外资电动汽车品牌也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真正靠产品竞争力说话的战斗开始打响。
想必每个企业都已经十分清楚,靠低质低价来赢得市场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未来是否能在市场中立足,最终还要看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