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强国之魂(总结过往,面向未来)
处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时代,汽车产业也正进入全面变革的“新元年”,而展望未来,也不忘回看历史。“世界上,只有中国汽车走过这么艰辛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的目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给大家鼓劲。另外,汽车行业内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产业完整发展的40年,也有必要让大家了解”,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并亲历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张书林如是说。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华民族团结、智慧、勤劳的带领下,中国汽车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和“从小变大”的蜕变,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14.9万辆,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0.4%;到2017年,汽车产量达2901.5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29.8%,连续九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大国。但却很少有人经历过汽车产业发展的完整40年,就更难以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正处于这个历史节点,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并亲历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张书林,则用他丰富的阅历,为大家还原了一个详实的中国汽车发展史。概括而言,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对外开放条件,可将1978—2018年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从无到有(1978—1994)、从小到大(1994—2004)、战略转移(2004—2018)、由大变强(2018—)。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书林
穿越历史长河,我们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心路历程。40年物换星移,如梭如歌;失意与韧性相随,坎坷与荣耀同行;坚守为自主护航,创新为发展谋篇。
过去的40年,正是得益于国家坚持深入的改革开放,为产业的纵深化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围条件;同时,国家也在针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积极调整与应对,制定出与时俱进的政策,从而成为规范企业行为和引领汽车产业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内因。
——40年,中国汽车完成了轿车产业从无到有、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转变;实现了汽车工业现代化产业格局,进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部分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40年,中国汽车工业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国有体制向中外合资、自主发展及多种所有制共存的产业格局的转变。
——40年,中国汽车产业完成了由依赖合资合作到自主发展过程的转变,并形成可以应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自主发展实力。
——40年,中国已发展成世界范围内汽车研发制造体系及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基本融入国际化发展体系,形成了国际汽车产业相互依托而又竞争发展的格局。
——40年,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的积极倡导者和引领者,这为中国汽车参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为中国汽车走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机遇和信心。
40年的时间,让中国汽车产业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步调、丰厚的积累、和独有的经验。而对历史的回顾,则是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并展望未来。
40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是历史的必然,最终必须要依靠法制化管理及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解决。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程。
40年的成长经验告诉我们,中外合资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是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垫脚石,但长期依赖外资不可能将产业做强。企业和品牌的成长是岁月和意志的积累,成功之路只有快慢,没有捷径。
40年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形成国际领先的产业基础,自主创新才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执着的理想信念是发展的动力,自主品牌是发展的根本,只有依托自主才能将产业做强。
至此,我们已经回顾完中国汽车产业40年间的“起起伏伏”,并站上了产业变革的历史新起点。面向未来,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成绩让我们喜悦,经验让我们借鉴。只要我们认真吸取40年积累的经验和继续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一定能在全面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抓住发展机遇,从容应对各种压力,在不远的未来实现汽车的强国梦。
(作者张书林,系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是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相关阅读:
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崛起之路(一)
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崛起之路(二)
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崛起之路(三)
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崛起之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