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日前,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被称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前最关键一步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工作即将开始。据悉,这项工作拟定在10月启动,并在明年上半年或者一季度内完成。按照目前的部署,全国碳市场将采取两级分工模式,即中央层面确定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法,省一级层面管具体分配、履约监管,各省对免费配额的分配保留一定权利。
根据安排,明年我国将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结束试点阶段。“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建设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工作就已经开始进行,所以对明年全国碳市场启动的概念或定义应该是‘启动运行’,也就是说届时实现控排企业、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的自由交易。”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目前,预计首批纳入企业数量在7000-8000家。在此基础上,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根据最新消息,今年10月我国有望开始将大范围启动配额分配工作,明年上半年或一季度内或将完成,然后展开交易。
其实,在我国将启动全国碳市场的消息公布后,多位专家都曾公开表示,筹备工作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各地碳配额的分配了,配额计算方式是否科学、分配标准是否公平等都将受到多方“考问”。此前有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确实有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此前没有参与碳交易的地方政府表达过希望前期多分配一些配额的意愿,因为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压力都很大的城市来说,大多数高碳排放企业对地方GDP、财政贡献都不小,如果全国按照统一标准发放配额,企业会在短时间内增加较大的成本负担,影响投资项目落地。
对此,蒋兆理表示,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全国碳市场,发放的配额将不具备投资性、合理性,无法唤起投资人的积极性,也不能带来稳定和可靠的收益及预期,“对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要经过其他方式解决,碳市场要追求公平性、透明性、均衡性和一致性”。蒋兆理强调,碳市场一定是全国统一标准,相信未来全球市场也应统一标准。
蒋兆理透露,我国正在探索一个全新的制度,有别于欧盟和美国碳市场一年发一次配额进行一次履约的模式,而是分行业、分批次进行配额分配和履约,也就是说可能每个月都有配额分配和企业履约,这也是全国碳市场的一项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各交易试点的成交碳价约15-30元/吨。国家发改委初步估计,从长期来看,300元/吨的碳价是真正能够发挥低碳绿色引导作用的价格标准。如果以当前各个试点地区的碳价平均标准来测算,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规模可能会达到12亿-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