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艾主席,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在这儿跟大家一起交流“关于国际大环境下中国能源转型”的有关问题,我是长期从事政策研究、战略研究。2005年开始我们研究中国能源转型的问题,低碳经济的问题,我们当时组织了有200多人的专家、企业家、国内外机构组成的调研组,分了十几个专题进行调研。当时的争论非常激烈,比如说提到低碳经济,2002年英国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发展低碳技术,推动低碳转型。后来到了2005年,欧盟提出来要搞低碳工业。我们经过调研,觉得这个思路非常好,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低碳能源有正面积极的意义。但是也有一些部门,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一个阴谋,是西方的阴谋论。中国正在高速工业化中,如果我们也低碳论,我们就中了西方的圈套了,这还历历在目。
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昨天是《巴黎协定》生效的日子,回想起来在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的艰难,但是也一直想前,回顾起来的话,我们这里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经验。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这个决心下晚了,转型转晚了,如果我们十年前开始转型,有今天的决心和魄力,从国家最高领导人一直到基层,如果当时大家达成一致,提前行动的话,昨天北京的雾霾就不会出现,具有讽刺意义。本来昨天是气侯变化达成的日子,结果雾霾这么严重,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治理,中国的环境问题多么严重。
2008年当时金融危机以后,那时候我们也在做调研,说怎么应对金融危机,中国的工业、经济、产业怎么发展?我们在调研当中发现,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是因为缺乏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带来的。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之所以上世纪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和繁荣,是因为互联网经济,计算机革命带来的。后来新技术革命的红利耗尽了,没有新的主导产业出现,带来了这一次2008年的金融危机。
艾主席是战略家,我以前经常听他的讲话,我们错过了前两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那时候我们还处在清朝,我们闭关锁国,让英国几千人的队伍把这么一个大国,当时全世界GDP总量第一,人口第一,农业水平第一,被他们打开了国门。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军阀混渣,第三次产业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我们都错失了机遇。
我们经常提牢牢地把握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但是如果你延迟了10年,这10年不得了,别人都在进步。我们当时提出来能源转型、新能源的时候,跟国外处在差不多的水平线上,我们要弯道超车,是历史的机遇。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很多方面都落后了,核心技术都不在我们手里。大家熟悉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这在世界上从产能来讲是最大的,90%出口,我们占国际市场60%以上,但是核心技术依然不在我们手里,以至于我们是价格战,欧盟这些国家又“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带我们的产业来说带来了很大的被动。
我主要想谈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能源的变革是我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产业,这个判断有一定的基础,回顾历次产业变革,每一次都是能源系统的转换,能源的转型,从农业社会的木柴,到工业时代的煤炭、石油、电力,下一轮产业变革发生在什么地方?这是很多国家,很多大企业,很多科学家都在探寻的问题。刚刚发生金融危机以后,其实美国上下也在反思、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带来的,怎么寻找突破口。
美国那时候明确能源革命是未来的主导产业,当时美国推出来7870亿美金救市,很大一部分投入在新能源上,谁掌握了清洁能源是就掌握了经济规则的制定这是奥巴马提出来的,所以美国当时的力度非常大。美国前能源部长,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也提到,美国发展新能源方面已经落在中国后面了,他是指的整个产能和整个投入,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了。
像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一样,震惊了全世界,同时美国当时也处在经济低迷内部涣散的状态给打醒了。美国集中全国上下的力量来发展新能源,这是今天的状态,美国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
我们当时说跟国外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就是指跟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今天又讲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有80%以上的核心技术还是靠核心技术,也是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为了做“十三五”规划,我们请了8千多位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有100多位来自国外的专家,我们对中国的技术水平做了评估。中国的技术水平,有的说我们发展很快,载人飞船、深潜等等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每天都有国际先进水平等等,总体加起来我们是世界领先了,有的人说我们技术水平不行,跟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到底哪儿不行,差距在哪儿,我们有个定量的衡量。我们在1400多项技术中进行了评估,评估的结果让我们感到很惊讶,国际领先水平的有15%左右,30%左右的处在国际同类的先进水平,是并列的,还有50%多是属于技术落后水平,整体来讲我们还有一半的技术和产业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0%多领先的。
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10%多领先里面,是发达国家不做,我们中国还在做的。比如说大型水电,大型火电,人家都是绿色、零排放的火电,中国在一些技术指标上处在领先位置,但是不一定有可比性。整体来讲,一半以上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
我们跟韩国相比,我们的差距在8—10年的整体技术水平差距,跟美国差距是10—12年。在人家关注行业和领域,人家在大量投入的行业和领域,这个水平差距更大。因为我们有一些中低档的产业投入多,人家不太搞,或者我们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了,我们肯定要比人家领先,整体水平我们相差十年,甚至十几年,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特别能源领域,理论上我们差距比较大,在能源的方方面面,特别在新能源方面,我们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说到我们抢占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制高点,能源领域是必争的领域,能源、信息通讯、交通这几个基础性的产业,战略性的产业,我们历来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都是把它们作为重点。
另外从企业家的投入来看,也非常关注。大家都服气的一个企业家比尔盖茨,他创办了微软,在上一轮信息革命中他抢占了制高点,成为世界的首富,连续十几年都是世界首富。他关注重点转向了能源领域,建立了比尔盖茨基金会,也跟我们签署了协议,我们跟160多个国家签了政府间的协议,唯一一个非政府间的协议就是跟比尔盖茨基金会签署的。他们重点关注农业领域、医疗卫生,治艾滋病,治各种重大疾病的研究,现在一个新的领域是能源领域。为了在能源领域中布局,它并购了日本的一家能源公司,在做核能。
比尔盖茨提出来一个观点,说下一轮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可能发生的领域就是在能源领域,信息领域已经没有太多突破性、巨大的变革了,逐渐地在往上走,但是不会颠覆式的,能源领域可能是颠覆式的。
新能源有很多,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到底发生在哪个领域?我们投入是有限的,我们到底重点投入哪一个?他经过大量的分析,他认为最可能发生的是两个领域,第一个是太阳能,第二个是核能。大家都知道太阳能取之不尽,只要提高转化率,提高到50%以上那就了不得了。第二个是核能,他说的核能不是现在这个铀,而是一种新的核能,但是具体新的核能是什么核能?现在谁也搞不清楚,大家都在探索。他认为这两大领域最可能爆发,所以他投资选择了核能。
他在做新一代的核能,当然我们经过调研也发现,有几大领域可能带来突破。比如像镁、镍、钍这几类可能会成为新的原来,带来新的变革,但是是哪一种,现在都不清楚,包括MIT这些国外的著名研究机构也在研究。现在还有核聚变,中国也加入了这个计划,“人造太阳”,这个投入比较大,距离也比较远,能不能率先突破还是未知数。
比尔盖茨的依据是什么呢?他说从IT领域的变化来看,发生的革命都是从大到小,我们开始做大型计算机,后来做台式机、笔记本,到今天的智能手机,这都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我们现在拿到一个智能手机的时候,通过互联网,移动办公、移动生活都可以做到了。如果是能源,我们可以做到大型电站,比如说一百万千瓦核电站,百万千瓦的火电站,能像钥匙这样,像手机这么大的体积,一回到家,一开门家里有电了,一开车门车里有电了,一开飞机飞机有电了,通过能源互联网把全世界连接起来,每个人拿到的都是一个发电站,同时你是消费者,是用户,这个场景一实现,肯定会是一个大的变化,他描述得非常有道理。
他说我经历过IT革命,正因为在计算机从大到小的过程中我抓住了这个机遇,桌面机、台式机用的微软操作系统,如果没有计算机从大到小的过程他就没有这个机会,他说这里就诞生了一大批机会,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企业,世界经济就会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金融危机就摆脱了。
他成立了一个基金,第一批基金20亿美金,马云也参与了,现在发起了“创新使命”这个倡议,20多个国家的清洁能源或者科技部部长参加,承诺5年内政府投入新能源的研发经费要翻一番,社会的经费可能就更大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比尔盖茨当时提到,日本之所以有“失去的十年”,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签订《广场协议》,美国逼迫日元升值带来的。他说不是,说那一次IT革命的时候日本的方向选择错了,美国选择的是从大到小到微型,日本选择的是大型计算机,把资源都耗在大型计算机上了,所以耽误了他们很多年,以至于爆发新的IT革命的时候日本失去机遇了。
今天大家的办公室里谁还用复印机、传真机啊?这当年都是标配,我们天天都要用,现在没几个人用了,无纸办公了,发个短信、发个微信、发个邮件就都解决了。而恰恰那些产业都是日本当年的强势产业,当时办公室里用的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都是日本的产品。所以这个过程中日本没有抓住这个机遇,互联网来了以后这些产业都被摧毁了。他建议中国要抓住这次机遇,跟他们一起来完成能源革命的使命。
所以无论是从政府、国家来看,还是从企业来看,因为企业最敏感,他是投资人,他得出钱,得找机遇,找风口,应该说能源变革是我们下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产业,理论上来讲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作为中国来讲,我们也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次机遇,我们应该提前布局,提前做,但是因为我们传统能源力量太强大,而且整个社会还没有走到那一步,经济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高速工业化、重工业化的过程,很难刹车,也很难取得共识,大家都在赚钱,我不用去搞新的东西,不用搞投入大、风险大的东西,我来钱很快。在这方面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失误,我们经常说现在产能是全世界第一,220多类世界第一,其他的不是第二就是第三,我们都在做,没有一种国家是没有的,有些国家做了一部分,有些没有做,但是中国做得最全。
我们跟美国、欧盟这些国家都有战略对话,每次对话的时候他们都会提出来中国在哪些方面是政府管制、政府投入、政府优惠政策,带来了不平等竞争,对这些欧美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中国必须改变政策,提出了这个要求。有些方面我们认为是无理的要求,但是有些方面我们仔细地思考、反思了一下,确实像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设备一样,我们不注重技术内涵,单纯的扩大外延,带来了不良后果。
石油进口量我们世界第一,但是新碳进口更是世界第一,2013年2400多亿美金,2014年2100多亿美金,去年、今年都是2000多亿美金一样,我们的发动机80%以上要靠进口,不管是汽车的还是飞机的。现在机器人我们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我们有上万家机器人企业,各地方政府建立机器人产业园有200多家,我们的用户、机器人消费量200多亿,好多政府机器换人,把机器人用上了,减少劳动力可以给补贴、资助,但是核心部件都要靠进口,很多人都很担忧会重蹈太阳能光复和风力发电的覆辙,这都是给我们的警告。
我们中国在这一次能源变革中,应该建立我们的技术体系,掌握我们的技术标准,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当然我们现在也加大了力度,但是我个人认为力度还远远不够。
第一个,国家整个能源的消费结构当中应该大力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把我们的规划,把我们的目标提高。
第二个,在研发的投入方面和用户的推广力度方面加大力度,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还有骗补,我们选择了65个城市做试点,大部分都不是很理想。现在要求很多,比如说政府采购、公务用车要达到30%以上比例,公交系统要采取新能源系统,然后出租车,这几大重点行业,但是进展的不是很理想。
我们的产业规模、产业能够、技术水平还不够,但是还有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行业壁垒的问题,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门槛,这也是面临的很困难的问题。除了统一认识之外,还有体制的变革也很重要。
我们几个月前中国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宣布,中国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国家的前列,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主要的科学中心,其实这个要求既明确也很高,我们现在还不是创新国家。创新国家有几个指标,第一你的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要60%以上,我们现在才50%多。第二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我们现在是50%以上,一些关键行业,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技术都是靠进口,而且在中高端行业对外技术依存度更高。像光纤入户,我们生产光纤的设备百分之百要靠进口,中低端的中国自己的可以做,但是高端的不行,你还要弯道超车、发展,别人也在投入,也在加快进度,并不是说别人停止了、落后了。
我们研究了创新国家全世界有20个左右,像韩国、日本、以色列、美国、德国、芬兰、瑞典这些都是创新型国家,他们对外技术依存度都30%以下,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是60%以上,70%以上,80%以上,都很高,所以这些差距我们还是比较大的。
到2030年要进入前列,20个左右的国家,你肯定要在前5名,那才叫前列。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的强国,你至少要第一名或者并列第一,最差你也得第二名,这个任务也非常艰巨。
我们要从投入上,从研发上加大力度,最重要的还是要体制改革,机制变革,这个非常重要,能释放出千千万万基层、草根、科技人员、企业家的积极性,不能既让他创新又束缚他创新。我们过去曾经有很多这样不好的做法,这边鼓励你创新,鼓励你新技术、新产品,鼓励你应用,那边政府采购的时候说你必须要有业绩,新产品出来,我哪有业绩啊?我从来没用过。有业绩的是跨国公司,我在美国用过,在日本用过,我就有业绩了,所以容易中标,这就是我们体制方面改不了带来的一些后果。
同时这些科技人员自己的成果转化的时候收入比较低,就没有积极性,而且评价机制也有问题。都是要评教授、博导、院士,拿国家科技进步奖,不是说我能产生多少效益,转化了多少,应用了多少,对经济的贡献有多少,不是看这个,这是对我们带来的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
近年我们陆续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法》,还跟中科院、教育部发布了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鼓励成果转化的一些政策,激励他们。在成果转化的时候,50%以上的收入都归个人,或者归我的团队,不低于50%甚至不低于70%,注册公司的时候可以占大股份,而且教授可以实名,可以注册公司当法人,过去是不允许的,这方面都是我们激励创新的一些政策。
最后一点,全球合作非常重要。昨天我们在雁栖湖召开了G20创新科技部长的会议,大家在一块会晤。其中讨论的几个议题,清洁能源是核心的议题之一。大家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共同的问题靠一个国家解决不了,大家一起解决。几年前我们跟美国政府共同发布了中美青年联合研发开发中心,5年之内双方政府投入1.5亿美金,各出7500万美金。美国能跟中国进行技术合作,联邦政府真金白银掏钱来支持联合研究,这也是很难得的。他一直对我们有个技术出口管制的法案,这是最大的突破。
其中有三部分,清洁汽车,煤炭清洁利用,绿色建筑。上百家大学企业、科研院所参加,上万名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参加,产生出了不少成果,还有一些产业化的示范应用。我们现在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合作,增加了水和能源,还有重型卡车节能减排的项目。跟日本、韩国、非洲,跟一带一路国家也在建立科技园、产业园、联合实验室、联合示范应用推广,把我们的新能源、技术、产品、企业推到国际上去。一方面引进来,一方面走进来,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总之,这两方面我们要在全球创新合作,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建立技术的网络,通过建立产业的网络来推进能源的转型和变革。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