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奖补退出产能政策有望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水泥行业仍然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一方面,行业要坚持通过错峰生产、停窑限产等方式化解产能增加效益;另一方面,也要逐步探索如何以市场化手段去产能。未来,行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市场的集中度,并在停止新增产能、清理违规建设、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出台实施细则——
2016年,全国水泥产量略有增长,实现利润518亿元。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北方大部分水泥企业亏损状态适当减轻,部分企业扭亏为盈,整个行业利润才得以明显提升;同时,南方地区增长有限。因而,今年水泥行业利润增长仍将主要取决于北方地区能否全面扭亏为盈。
当下,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仍较严重。为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水泥行业自2014年底开始推行水泥窑错峰生产,到去年已变成一项产业政策,国办发(2016)34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错峰生产。
“除了推行错峰生产以外,根据季节和市场需求,整个水泥行业的大企业和行业协会还通过行业自律、经常性停窑来实现供给端产量的控制。”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到目前为止,虽然新建产能在今年基本停止,但水泥行业在去产能上至今没有任何行动,政策尚未落实”。
探索市场化手段去产能
孔祥忠表示,2017年面对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区域市场集中度偏低的现状,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以市场化手段去产能,同时继续通过错峰生产、停窑限产来增加企业效益。
作为水泥行业“十三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去产能缓解产能严重过剩是水泥行业实现产能利用率达80%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类比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效果,如果‘文件’得以全面贯彻落实,水泥行业实施去产能,将进一步提升水泥行业效益。此外,在去产能过程中,还将促进市场整合、企业重组等,这对于水泥市场未来整体运行将产生积极影响。”孔祥忠说。
有关专家认为,水泥行业去产能与上一轮淘汰落后产能是两个概念。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并给予补偿。但这一轮去产能需要多方面因素促成,其中包括价格竞争淘汰、强制性法规淘汰以及市场化经济补偿等。对此,孔祥忠表示,强制性的法规淘汰能否实现,要看政府的执法力度。
“对于市场化的经济补偿,‘文件’已经给出了设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用于奖补退出的过剩产能政策,今年各地要认真贯彻,这样去产能才能落到实处。”孔祥忠介绍,中国水泥协会为此提出组建省区级水泥投资管理公司的创新试点方案,“以水泥投资管理公司为载体,承接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运作,以省区为单位分别落实‘十三五’去产能总量任务,并在投资管理公司平台上进行市场整合,优化产能布局和提高区域市场集中度。”孔祥忠说。
区域市场集中度待提高
此外,水泥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的第二个目标是销售利润率达到8%。“只有销售利润率达到8%,才能与80%的产能利用率相匹配。除了2011年水泥行业销售利润率达到11%以上,这几年都处于较低水平。上升空间需要全行业努力挖掘。”孔祥忠说。
目前,区域市场集中度偏低是阻碍水泥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由于水泥不适合长距离陆路运输,除了熟料能够通过长途水运之外,一般水泥厂销售半径主要在200公里以内的区域市场。因此,全国的产业集中度高低,并不能够代表区域销售市场的好坏,区域市场集中度高低才能真正反映水泥企业经济效益。”孔祥忠说,目前市场上仍存在一部分低价倾销的企业,“国内还没有实现在一个省区内,两家大企业市场集中度能达到70%以上,可见水泥行业区域市场集中度亟待提高”。
孔祥忠强调,“文件”对水泥行业“十三五”末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有明确要求,全行业在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方面,除了推行错峰生产有一定成效外,在停止新增产能、清理违规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奖补退出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各地主管部门至今很少出台实施细则。
2017年是“十三五”第二年,如果在去产能方面还没有行动,整个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任务就无法完成。中国水泥协会提出的行业结构调整创新试点方案已与部分省的水泥协会和大企业领导作了沟通,希望试点方案能够被地方政府接受,尽快探索去产能的市场化途径。
行业整合有利限产控价
在政府和行业协会推动下,水泥行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错峰生产成效显著,水泥价格逐步回升。水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提升,业绩随之改善。据统计,目前在A股市场上已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的水泥上市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利润增长幅度较大。
有关专家认为,近期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突出,除了得益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受到行业内兼并重组事件频发的影响。去年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合并,涉及8家大的水泥公司,对于提高行业集中度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2月27日,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通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重组获得商务部反垄断局批复。此外,在京津冀地区金隅集团和冀东水泥的整合,使得金隅冀东水泥一跃成为中国第三大规模的水泥企业。去年下半年,华北地区一改过去低价倾销的市场状况,水泥价格开始稳步回升。到了去年年末,连年亏损的冀东水泥开始扭亏为盈。
“今年,水泥大企业集团,尤其是水泥上市公司成为市场整合的主导者。对于水泥市场的整合,不仅是传统的资本收购,今后还会更多地通过委托经营、相互参股、交叉持股等方式。”孔祥忠表示,近期部分大公司之间将相互签订市场整合协议,“这有利于市场划分和布局合理化,也会促进区域市场集中度提升,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效益提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