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3月1日电 (记者 李新锁)春节过后,作为山西首个“腾笼换鸟”落地项目,由山西、江苏两省牵头组建的“苏晋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苏晋能源”)重回市场关注视野。此间,有政府人士指出,山西希望借助股权开放,激活“煤焦钢”等过剩产能,推动国企改革和能源革命。
此前的2月5日,江苏国信集团、中煤平朔集团、山西同煤集团、中电国际、晋能集团、大唐集团六方股东在太原签署合作合同,名为“苏晋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呼之欲出。
苏晋两省牵头组建60亿元合资公司
根据协议,六方共同出资60亿元打造的合资公司,将由江苏国信控股,在山西太原注册。这六家股东公司,既有晋苏两省的重量级国有企业,也有巨头级央企;既有上游煤炭企业、发电企业,也有下游用电企业。
山西方面介绍,苏晋能源将实现股权多元、跨省合作、上下游协同。这个项目从晋苏两省政府初步洽谈到迈出实质性步伐,仅用了三个月。合作如此神速,源于晋苏两省在电力领域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据了解,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电力输出大省,截至2017年底,山西电力总装机已达8073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366万千瓦,占比78.86%。另有742万千瓦规模的机组被国家列入第一批缓建项目。建成和在建装机双双过剩。与此同时,机组平均利用小时仅为3570小时,自用最大负荷低于3000万千瓦。山西电力过剩明显。
与此同时,江苏全年用电量超过5800亿千瓦时,因发电量供应不足,近1000亿千瓦时的电量需要外购。同时在环境压力之下,电力供应还将减退。
尽管一方产能充足,另一方面需求旺盛,但在现行电力交易体制下,山西、江苏两省无法一拍即合。
此间,有山西煤电领域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国家电力交易实行竞价上网,发电行业又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态势,成本和价格压制着发电企业命运,山西发电企业并未因装机容量大而占优势。
该人士表示,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山西自用负荷较低,因而利用小时数偏少,这直接导致电厂发电主营业务不足,由此引起发电成本偏高,上网电价降不下来;另一方面,因成本高导致的卖电难问题又给发电企业“雪上加霜”。在雁淮直流通道(雁淮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重要工程)开通前,输电能力不足也是晋电外送难题之一。
山西开放股权开启产能合作新模式
据介绍,从目前江苏的电力交易情况看,跨省跨区电量的主要来源,除了来自山西阳城电厂、雁淮特高压的“山西电”,还有四川锦屏和官地电厂(锦苏特高压送端)等水电、三峡水电以及华东区域交易。目前,相比华东区域,山西的上网电价较低;对比陕西、内蒙古、新疆等西北地区,则明显处于劣势。
在此背景下,江苏企业周旋于上下游博弈,以市场价大量购电;山西电企只能看着偌大市场望洋兴叹。如何避开市场竞价的红海,消除上下游对抗,以合作谋共赢,成为摆在两省政府案头的必答题。
实际上,早在1997年,山西阳城电厂就专线专供江苏用电,且成绩不俗。作为中国第一个因西电东送而建设的项目,阳城电厂由江苏国信发起,已成功运营近20年,为江苏和山西两省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山西方面表示,正在抓紧组建的苏晋能源,将通过控股投资运营雁淮直流配套电源点项目,对通过雁淮直流通道从山西进入江苏的电量由合资公司“总买总卖”、统一供销。如此一来,山西发电企业与江苏下游用电企业就会实现利益捆绑。“腾笼换鸟”间,山西电力装机利用小时数就会提上来,发电企业效益随之好转,“一子落而满盘活”。
此外,由于苏晋能源拟投资的配套电源点项目均为坑口电厂或低热值煤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山西洗煤厂的煤泥资源或煤矸石资源,提高煤炭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并可以此为起点,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推动山西资源产业上下游合作,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龙头企业。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腾笼换鸟”转让国有企业项目股权,其意义并不止于“卖了东西换钱”,更不是慷国企之慨,把自家的宝贝拱手送人。以股权合作的形式激活庞大的闲置装机,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山西资源,创造更多价值,更能大大缓解产能过剩局面。
同时,多元化的股权合作,既可以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优化法人治理,使各方资源和优势充分叠加,摊薄上下游各环节的风险,还可以增加地方税收,带动更多就业,达到1+5>6的效力。这正是山西“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发展理念的精髓所在。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合作模式一旦铺开,煤焦钢、煤电铝材等各领域的过剩产能将被充分激活,长期困扰企业的环保问题有望在上下游协同之后的技改中迎刃而解。如此,山西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愿景将有新的注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