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进入施工加速期。
“在我看来,世界一流的企业,需要具备一流的业绩、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科研技术、一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流的企业文化、一流的有国际化视野的带头人。这些‘一流’缺一不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黄金集团董事长宋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谈起他对“世界一流”的理解。
作为我国黄金行业唯一一家中央企业,中国黄金集团正在朝着上述目标迈进。
“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积极对标世界一流的巴里克、纽蒙特等公司,组织团队到这些企业进行交流考察。”宋鑫对记者讲述了中国黄金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黄金产业集团的历程。
宋鑫说,这些年来,集团内部提高管理水平,深挖成本管理的潜力,提出了“优化五率、降低五费”、全过程成本管控、能源管理等有效手段,累计实现降本增效14.42亿元。在资源储量的管理上,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3D建模的应用,对资源实施动态管理,有效加强了对资源管控的力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全集团大力推行两化融合,信息化水平在中央企业中不断进步。
宋鑫透露,下一步,中国黄金集团将以提高井下机械化、无人化为目标,在山东纱岭等新建项目中,积极采用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采用大型化、信息化、无人化的设备,争取大幅提高远程操作和无人值守的比率,让新一代的矿工,成为“坐办公室的矿工”,在矿山管理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当然,我们在某些方面,还和世界一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宋鑫坦言,比如在资本运作上,去年巴里克完成了对非洲黄金巨头兰德黄金的换股并购。“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企业并购,强强联合、发挥资本效力的资本运作模式,还需要我们在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宋鑫看来,建设世界一流,对于矿业企业而言,扩展海外布局和增强跨文化的管理能力也是“必修课”。据介绍,近年来,中国黄金在“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一直持续推进。
“一带一路”本身是一条黄金之路。宋鑫说,黄金工业以其灵活、见效快、受到各国人民喜爱的特点,有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先行产业的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丰富,东南亚、非洲等黄金资源丰富的地区,涉及26个黄金生产国。其黄金储量总和约为26700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6%左右;黄金产量总和约为116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6%。在该区域,有7座全球30大单体黄金矿山,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金矿和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伯格金矿以61吨和42吨的年产量位列全球前两位。
在此区域内,除中国、印度两大传统黄金消费国外,土耳其、沙特、伊朗等沿线国家也是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需求方。黄金制造业用金的80%集中在该区域,用金总量达2380吨。在中国黄金协会的号召和推动下,主要黄金企业正在探索通过成立黄金产业基金的方式联合开发海外项目。目前,重点黄金企业集团境外矿产金产量已达23.4吨,走向海外,已成为我国黄金行业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宋鑫介绍,中国黄金近年来在刚果(布)、吉尔吉斯斯坦投资了三个矿山项目。其中刚果(布)索瑞米项目已经实现了很好的收益,吉尔吉斯斯坦两个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中。
在全球化管理上对标世界一流的同时,中国黄金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以产品品质争创世界一流。宋鑫说,中国黄金是一家中央企业,担负着为社会提供高品质服务和高质量产品的社会职责,对中金珠宝等子公司在产品质量方面始终保持严格的要求,在质量方面绝不会打折。
例如,在实际管理操作上,集团子公司中金珠宝,要求全员树立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对产品质量管理一刻不松懈。从原料到加工,从零售到售后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把控,建立可监控、可追溯、可量化、有指标、有考核、有监督的全产品链质量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企业还制定了高于国家黄金首饰标准的企业标准,并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管理,并不断提升黄金产品的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黄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公司还引入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每一件产品在销售之前都经过了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保证产品质量。在售后方面,通过二维码扫描查询、400电话查询等多种手段接受消费者监督,并且对产品质量检测信息全公开,以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记者 孙韶华 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