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产业经济 >> 食品 >> 正文

傅克友:辉山乳业的教训不在那只突降的“黑天鹅”

http://www.newdu.com 2017/3/28 每日经济新闻 佚名 参加讨论

  每经评论员 傅克友

  在一个“黑天鹅”乱飞的世界,“黑天鹅”也容易成为无辜的“替罪羊”。凡是人们一时半会不明所以的坏事发生,就容易将其归咎到这个词上。

  比如辉山乳业“闪崩”事件。3月24日上午11点,辉山乳业股价突发跳水,盘中最大跌幅达90.71%,创下港股历史之最。当日,辉山乳业最终下跌85%,市值蒸发320亿港元,实际控制人杨凯夫妇的财富一天蒸发235.8亿港元(约合209亿元)。

  整个市场都懵了——又飞出来一只猝不及防的“黑天鹅”!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黑天鹅”——如果“黑天鹅”满天飞,就应该要怀疑那是不是一只假的“黑天鹅”。

  盘点辉山乳业事件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今天的局面其实早已铸就。

  表面上,辉山乳业“闪崩”是突然发生的。3月23日下午,辽宁省金融办召开辉山乳业债权工作会议,23家债权行出席,杨凯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与此同时,辉山乳业30亿元资金被挪用到沈阳投资房地产的传言不胫而走。

  这样的消息,显然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即便杨凯宣称公司将出让部分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重组在一个月之内筹资150亿元等多重对策,但仍然无济于事,难以回天。

  投资者的信心绝不是在一天之内失去的。早在去年年底,一家名为浑水的美国做空机构就连发报告,称辉山乳业发布虚假财务报告,公司估值实际接近零,还质疑杨凯涉嫌挪用公司资产。在辉山乳业停牌澄清之外,杨凯耗资1.27亿港元两次增持,持股比例达到74.06%,稳住了局面。

  显然,这一做法并未完全解决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而更像要掩盖住原有的危机。而掩盖问题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让本来就有债务危机的辉山乳业雪上加霜。试想,如果危机在当时发生,可能远不至于像今天这么严重。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所谓“黑天鹅”是可以避免的,而未必会像今天这样“一飞冲天”。

  换句话说,辉山乳业原本相信这只“黑天鹅”不会飞出来,或者能够在它飞出来之前让它消失。但辉山乳业错判了形势。

  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去年3~9月,辉山乳业的银行贷款激增38.57亿元,合计借款达到110.86亿元,处于历史高位。另据报道,在今年短短3个月时间里,辉山乳业在总资产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公司总负债激增2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辉山乳业的全产业链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支撑来维持运转。但全产业链的奶业见效慢、投资周期长,盈利效果没有那么立竿见影;因此有人士怀疑,钱流入到房地产项目。《每日经济新闻》的调查显示,杨凯名下目前存续的房地产公司至少有3家。这可以善意地视为,在房地产行业火热的情况下,公司希望通过立竿见影的盈利,来补贴难如人意的实体产业。

  如果这样的如意算盘能够实现,那么“黑天鹅”当然飞不起来。问题是,辉山乳业没有获得“天时地利”。所谓“天时”,在于它没有熬到奶业的春天到来,就已经资金链断裂;所谓“地利”,在于它的房地产项目并未布局在近两年坐上火箭的一线城市,而是主要在经济增速居国内末座的东北。

  市场自有市场的逻辑。所谓“黑天鹅”事件,不过是来自市场的惩罚。辉山乳业“闪崩”,所留下的教训在于,不要随随便便和市场趋势作对。否则可能弄巧成拙,从而受到市场的惩罚。更进一步说,迟来的惩罚往往更加猛烈,更加残酷,更加难以挽救。

Tags:傅克友:辉山乳业的教训不在那只突降的“黑天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