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产业经济 >> 食品 >> 正文

邀老人听讲座兜售保健品 “会销”黑套路谁来拆?

http://www.newdu.com 2017/4/15 人民日报 寇江泽 参加讨论

  保健品企业滥用会销搞欺诈

  最近,广州年逾七旬的忠叔、王阿姨夫妇,陷入了“道山”淘金店会议营销陷阱。他们参加了“道山”淘金店组织的“健康讲座”后,花费30多万元购买保健品蜂胶和营养液,“吃后一点效果没有”。

  “我们在区庄地铁站附近碰到‘道山’的店员卖优惠油米、鸡蛋,就聊上了。之后他们多次打电话请我俩参加活动,组织去惠州的一个景点旅游。”王阿姨说,旅游的第一天晚上,“道山”就组织了一场300多人的营销大会。会上自称是营养师的女人给老人们看病,当晚王阿姨两口子就被兜售了10多万元的蜂胶、羊奶粉。此后,“道山”又连续组织了好几次会议营销,老两口前后买了他家30多万元的保健品。

  “买了这么多产品,也吃了不少,但是一直没有啥效果。”王阿姨说,她提出退掉剩下的产品,可这家公司一直没回音。

  公益讲座、免费体检、赠送礼品、组织旅游,借此邀请老人参加会议;了解老人病情和财务状况后,邀请“医疗专家”对老人一对一问诊,借机售卖高价保健品,这就是典型的保健品会议营销的套路。

  由于子女成年、结婚后不再跟父母同住,不少老年人很孤独。那些业务员一通“爸爸”“妈妈”叫下来,让老人们很感动。有的业务员甚至给老年人洗脚、按摩,买菜做饭,最终让老年人心甘情愿掏钱。

  实际上,会销作为一种销售方式,本身并不违法。为啥保健品会销变了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解释,会销是一种营销创新,本身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要是被用作了保健品欺诈性营销的手段和工具,那性质就变了。这些企业唯利是图、滥用会销。而且这个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老人们宁可信家门口的、有‘专家’背书的高价产品,也不愿去买正规企业的产品。此外,由于监管力量有限,存在监管盲区、管理漏洞,长期以来放纵一些保健品企业大打擦边球。”

  严惩违规失信企业,落实“会销”管理责任

  近日,广州警方端掉了一个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华人中医养生协会”的团伙。该团伙以会销模式向老年人高价售卖假药、保健品。

  今年以来,河北、江苏等地开展了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及虚假宣传专项治理行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订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已向社会征求完意见,即将发布。《办法》将那些以讲座、会议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列为食品宣传欺诈,对生产经营企业处罚的同时,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一并进行处罚。

  “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刘俊海说,对失信的保健品企业和个人,一定要严加惩戒,包括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进行行政处罚等。此外还应建立制裁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让黑心老板贷不到款,坐不了飞机、高铁。”

  “对会销这种商业模式,要兴其利,除其弊。” 刘俊海认为,除了事后惩戒,相关职能部门还应该把好关口,建立对保健品会销的事前审查备案制度,实现标本兼治。采取集会、讲座等形式宣传推销各种产品的活动,应该经过工商部门或者食药监审查备案后才能进行。讲座知识真不真实,商品可不可靠等,管理部门要过一遍筛子。

  4月4日,南京中科药业有限公司等14家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出诚信倡议书,倡议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刘俊海很认同这种做法:行业协会要做好自律工作,清理害群之马。做到对保健食品功能不进行虚假、夸大宣传;销售有正规批文、质量可靠的保健食品;不采取任何手段误导消费者一次性购买大量保健食品,等等。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醒消费者,选购食品和保健食品时要认清包装上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和批准文号。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疗效显著”等营销陷阱,科学、理性消费。记者 寇江泽

Tags:邀老人听讲座兜售保健品,“会销”黑套路谁来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