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1日讯(记者钱箐旎)近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多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局地可超过40℃。白天躲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等外卖,晚上才出来溜达一圈,已经成了三伏天的不二选择。
挖财记账数据显示,入伏一周以来,人们出行意愿减少,打车人数占比有所减少,外卖、夜宵分别环比增加接近五成。高温或触发一波“懒人经济”和“夜经济”。
除此之外,空调购置人数较上周上涨15%,“临时拜佛脚”购置空调来消暑还大有人在。
“趁太阳没那么毒辣的时候钻进地铁,太阳下山后再回家,一天三餐都外卖解决,这大概是这个夏天最好的选择了。”这是公司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上班族小林入伏之后的生活写照,19日上海连续发布八个高温黄色预警。2013年,上海处在副热带高压中心附近,出现连续4天日最高气温超过40℃的情况。时隔4年,副热带高压中心又来了。
外卖成了这些上班族的最佳选择。挖财记账数据显示:外卖人均消费从上月同期的196元增长到289元,环比增幅48%。据报道,进入7月以来,外卖平台的订单有10%-20%的增长。送餐员月收入破万的报道也不绝于耳。毒辣的太阳促成了坐等外卖送到的“懒人经济”。
另一方面,入伏一周以来,人均夜宵花费攀升,从上月同期的人均101元增加到148元,增幅47%。挖财记账数据显示,在2016年“欧洲杯”期间,夜宵消费曾有一次明显的增长,6月欧洲杯开幕后,夜宵人均消费金额环比上涨5.56%。而此次入伏引起的夜宵热情,远高于欧洲杯。纳凉群体的活力超越了球迷群体。夜幕降临,暑气消了一半,约上三五好友吃一顿龙虾或是烤串,聊聊一天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快哉。
“现在白天都不敢去逛超市,晚上一家人出去散散步,顺便逛逛超市的变成了每天必备的休闲活动了。”一位消费者表示。除了夜宵之外,福建福州、浙江金华等许多旅游景点开放夜间游览,各地超市也在夜幕降临之后迎来宾客满堂。无论是夜宴、夜饮,还是夜唱、夜购,夜间消费大多是服务性消费,几乎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而炎热的高温促成了这一夜经济的蓬勃发展。
除此之外,交通出行方面,高温并没有迎来打车的热潮,入伏依赖选择打车出行的人群,较上月同期减少了2.7%。分析认为,高温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众出行更偏向于打车,但另一方面,高温抑制了大家出门的热情,两者平衡之下,反而会出现打车人群减少的状况。电器购物方面,入伏这一周迎来了空调销量的高峰,购置空调人数较入伏前一礼拜增长了15%,“临时拜佛脚”购置空调来消暑还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