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零添加”果汁、纯手工“零添加”酸奶……人们在购物时,经常会看到食品的外包装标着“纯天然”“零添加”等广告语,这些标注“零添加”的商品价格往往也比普通商品高不少。“零添加”真的不含添加剂吗?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天津网友“杜晓详”:“零添加”食品真的比“有添加”的安全吗?
主持人: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增稠剂、乳化剂等,而且有规定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与残留量。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元凶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到食品中的工业原料等非食用物质,以及不法商家对食品添加剂乱添加、过量添加和超范围添加的问题。
济南网友“小海马”:市场上存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吗?
主持人:专家认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产业。然而,有些食品企业,一方面享受食品添加剂给食品生产、储存、销售、食用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却在抹黑食品添加剂,误导消费者,刻意标榜“零添加”,向消费者暗示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这不仅与客观事实相违背,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确切地讲,这些打着“零添加”旗号的食品企业,其目的是为了营销,只添加某一种食品添加剂或者比国家标准量要少,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零添加”。在现有的食品加工工艺基础上,完全做到没有食品添加剂是很难的。
成都网友“又一村”:食品企业以“零添加”作为噱头炒作,这种行为违法吗?
主持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尽管目前我国法律中,对于宣传中不能使用的表述有明确规定,却并未明确指出食品企业宣称“无添加”“零添加”等用语的做法是否涉嫌违法。宣称不含某种成分,经检测却含有该成分,这就属于民法意义上的“欺诈行为”;如果不仅实际含有该成分,甚至超限量添加,这种行为还违反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生产者或经营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本期主持人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