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于2016年12月30日公司与一组财务机构订立贷款协议,根据贷款协议所授出的定期贷款初始总额约为5.3亿美元(附带额外6亿美元的增额权)。据悉,此次银团贷款的所得款项将会用于集团现有债务的再融资,及/或一般营运资金,以优化债务结构,进一步降低平均债务成本。
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旭辉累计实现销售额643亿元,销售面积361万平方米。此外,自2012年在香港主板整体上市以来,旭辉保持年均40%的复合增长率,2015年销售额为312.5亿。
近年来,旭辉以长三角、京津冀为深耕区域,同时面向环渤海、珠三角和中西部区域。除了已经进入的北京、上海、广州等近20个一二线热点城市,公司仍在持续加速全国化规模扩张,储备更多一二线城市优质土地资源,为冲刺千亿阵营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全年643亿元的销售额中,北京市场的贡献超过100亿。旭辉集团副总裁、北京区域总经理孔鹏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支撑我们2016年实现100亿业绩的重大前提条件,就是旭辉北京在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获得的一轮土地储备。”
自2014年开始,旭辉北京就根据“逆周期法则”提前做出判断:土地市场进入抢收期。“土地抢收阶段,我们不设上限。每一块地都会去研究看看有没有机会。”孔鹏介绍说,“也正是长期进行了诸多土地研究,看了很多很多的地,旭辉才得以在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市场周期性低谷阶段,集中拿下6幅地块”。此后,这些地块的周边地价平均上浮了30%—50%。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市场低潮期进行土地储备;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的销售高点,推出所有项目,从而形成了良性的投资节奏,非常符合市场波段。事实上,旭辉在北京市场不仅精准地躲开了周期高峰,还躲开了区域高峰,获取的地块基本在顺义、大兴等具备快速升值潜力的区域,形成了旭辉北京市场的“南北深耕”格局。
记者了解到,原本定位于刚需高周转的旭辉,在2016年推出全新高端产品线。“我们不拒绝任何一种产品类型,刚需也做,豪宅也做。”孔鹏介绍说,构成旭辉北京2016年百亿销售额的,实际上只有“4.5个项目”。它们是26街区、7号院、6号院、十九城邦及一合相。其中,一合相项目体量较小。
孔鹏表示,旭辉愿意尝试各种产品,现在唯一持审慎态度的是“持有酒店类的资产——回报周期太慢,需要投入和专业度也非常强”。同时,他进一步预测,2017年北京将会迎来新一轮土地投资的机会,届时旭辉在北京市场会根据行情进行新一轮土地储备,从而达到200亿或是更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