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追求有质量的增长”,绿城中国总裁曹舟南此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千亿绿城”之后,不能追求虚的规模。
昨日,在绿城中国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曹舟南再次强调,“简单的规模增长,忽略利润,是很危险的”,他曾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未来绿城规模控制在1500亿元,同时提高利润规模,预计2017年毛利率将回归23%-25%水平线上。
据绿城中国公告显示,2016年公司总合同销售金额达到1139亿元,同比增长58.4%;实现净利润22.23亿元,同比增长76.6%;股东应占利润约人民币19.17亿元,同比增长135.8%;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0.70元,同比大升180.0%;净资产负债率为58.1%,较2015年的73.0%有显著改善;全年加权平均利息成本为5.9%,与2015年的7.3%相比有明显下降。
同时,绿城方面还透露,2017年,绿城集团预计整体可售货源约为871万平方米,整体可售金额约为人民币1493亿元。其中,105个投资项目或项目分期在售,预计可售货源约571万平方米,可售金额约1125亿元;代建项目预计可售货源约300万平方米,可售金额约36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借助大股东中交集团的背书,绿城的银行授信额已经高达1500亿元,而老绿城只有500亿元。此外,截至2016年底,绿城银行存款及现金(包括抵押银行存款)249.71亿元,同比增长37%。
手握大量现金和银行授信,是绿城中国以往并不具备的优势。但在曹舟南的设计中,绿城并不会再冲动拿地。
“绿城这两年最难的是,新的股权机构形成后,股东们对新的经营团队做大做强绿城的希望与绿城自有资金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尤其土地储备矛盾很突出。”曹舟南向本报记者直言,“这是让我睡不着觉的最大问题。”
据绿城方面透露,2016年绿城集团通过土地公开竞拍、收购等方式,新增北京、天津、杭州等重点核心城市9幅优质地块,新增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28万平方米,新增项目的总土地款约为180亿元,预估新增货值约为447亿元,新增土地平均楼面价约为每平方米11676元。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的占比由2015年的37%提升至43%。
曹舟南称,2016年,绿城没有激进拿地王,为2017年预备了大量低成本现金流,今年三、四季度会实施反周期拿地策略。围绕“核心城市、核心地块”投资策略,合理设置拿地上限,有效避免购入价格过高的“地王”项目,减少对整体现金流及融资的影响,保障物业毛利润的提升。
曹舟南表示,未来,绿城集团将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特质,整体推进绿城房产、绿城管理、绿城资产、绿城小镇与绿城生活服务五大板块多元化发展。